吳志森
資深傳媒工作者
人大政協曲終人散,但留下給香港的疑惑,仍然沉重地壓在港人的心頭。所謂疑惑,當然是人稱習儲的國家副主席習近平有沒有向港區人大說過挺曾的話,中聯辦副主任黎桂康有沒有就港區政協在香港參政議政,與特區政府達成甚麼十點協議。但更大的疑惑卻是,都二十一世紀了,為何一個號稱國際大都會的香港,每次人大政協開會,每次特首上京面聖,香港的政治傳播方式,都會在一夜之間,倒退到慈禧太后老佛爺的年代?
慈禧剛剛起床,一幫太監圍着太后團團轉,有梳頭的,有更衣的,有遞痰盂的。太監們鑑貌辨色,解讀老佛爺今天的心情,有沒有嘆氣?有沒有皺眉?眉梢眼角,瑣事細語,揣摩今天誰人失寵,推斷他朝誰會得勢。把太后服侍妥妥貼貼後,一眾太監圍着爭論自己的觀察理解如何正確:「老佛爺那天談到誰誰誰,表面好像讚他,但卻帶着不屑,你沒看見她的眉皺着說得咬牙切齒嗎?那人肯定出事,說不定甚麼時候會抄家滅族!」
今天的兩會,看起來起碼有七八分像晚清慈禧年代。主管香港事務的習近平,與港區人大會面,照例閉門進行。一眾人大細心聆聽,勤抄筆記,惟恐漏掉一句一字。然後,那位在港英時代紅極一時、現在成了資深人大的代表,應記者要求,拿着筆記本,一五一十的向記者重複着習儲的重要講話:「習副主席呼籲我們,繼續支持曾蔭權和特區政府依法施政……團結香港各界應對金融海嘯,為香港發展出謀獻計……。」
好了,爭論來了,為甚麼我聽的跟你聽的都不一樣?習副有提到曾蔭權嗎?根本沒有!只說了「繼續支持特區政府依法施政。」習副好像不是說「出謀獻計」,而是「謀劃長遠」,她顯然是聽錯了。有沒有點名挺曾?是「獻計」還是「謀劃」?曾特首是得寵還是失勢?人人都有不同的解讀,人人都說得頭頭是道自圓其說。
那邊廂的港區政協同樣出了亂子。中聯辦與特區政府就港區政協參與香港事務達成十點協議,在座的委員都力證由黎桂康親口說出,真有其事,特區政府雖然再三否認,但卻含糊其詞。由開設辦事處到向特區政府推薦公職人員,由向特區政府提意見到禮儀上給予照顧,若然真的沒有甚麼協議或共識,會說得這麼具體而實在嗎?林瑞麟局長否認得支支吾吾,最好是找黎桂康副主任公開對質,將真相大白於天下。
就是這種「閉門會面,公開傳話」的封建皇朝模式,十多廿年來,形成一類遊走京港兩地的特殊人種:「我剛剛從上面回來……」全場馬上肅靜。「……見過阿爺……」人們都對他再加三分尊敬。「……上面說,下屆特首是……」信不信由你。有讀過沙葉新的著名劇作《假如我是真的》,就知道這種晚清傳播方式,成就了多少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