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面對今年首兩個月國家實際使用外資金額急挫26.2%至133.74億元(美元.下同),商務部昨公佈多項便利外商投資措施,下放審批權予地方政府。
4萬億元刺激經濟方案,不可缺少外資的參與,為方便外商來華投資,商務部昨日頒佈《境外投資管理辦法》,絕大部份境外投資企業只需遞交一張申請表,即可在3個工作日內獲得《企業境外投資證書》;商務部僅保留對少數重大境外投資的核准許可權,上述措施於五月一日起執行。
下放審批權予地方
外商須報省級商務部門核准的投資,包括中方投資額超過1000萬元及以上,1億元以下的境外投資;能源、礦產類投資等,而危害國家主權、可能違反中國對外締結的國際條約及中國禁止出口的技術和產品則仍受嚴控。
商務部新聞發言人姚堅表示,以08年核准申請的個案推算,將有約85%的境外投資核准事項,交由省級主管部門負責。
姚堅又引述美中全國貿易委員會最近一次調查結果,藉此顯示中國魅力,數據包括81%外商在華盈利水準高於或等於其全球利潤率,85%將中國作為公司海外業務首選地等。
85%外商首選中國
穆迪經濟師陳穎嘉指出,中央下放審批權,顯示其急需刺激私人企業投資以令整體投資更為扎實,不能單靠政府帶動。
她續說,容許地方政府審批外商投資權限放寬至1億美元的投資上限,並適用於新成立業務,收購本地企業及擴大汽車產能,若環球金融市場持續動盪,中國未能大力吸引外資,但同時帶來風險。
標準普爾分析師陳錦榮則建議,中國可進行公共領域改革,允許地方政府在自身財政事務管理上擁有更大自主權,例如提高地方政府稅收收入,此更能改善經濟刺激計劃的執行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