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一步的晴空 - 陶傑

退一步的晴空 - 陶傑

在倫敦的英國朋友戴歷,在金融城當分析員,在海嘯之中沒了頂,裁員失業。
天無絕人之路,他用電郵和Facebook公告天下:我失業了,有什麼關照的路數?沒幾天,一個舊女同學回郵:我在林肯郡一個小鎮的中學做了校長,有沒有興趣來這裏教書?經濟這一科,剛好有教師的空缺,如果你來了,正好擴展我們的課程,補上最近金融海嘯這一課。
戴歷沒有教育文憑。這位舊女同學回郵:什麼教育文憑,滾他的蛋,我們需要的正是有實戰經驗的金融專家。你們年賺幾百萬英鎊花紅的日子,請也請不到,現在你們蒙難了,時機剛剛好。
戴歷在上大學之前,曾經有過一年浪遊的gapyear,去南美洲教過英語。憑這點小小的「經驗」就夠了。他整裝上道,倫敦的房子賤價出租,搬到鄉下地方,開始了新生活。教書的年薪只有三萬鎊,比起從前的風光,不可同日而語。
「但是現在你擁有了人的生活,」我在電郵中答覆:「以前的日子,對着一具電腦,上午九時忙到晚上十點,倫敦收市,紐約響鐘,然後又輪到香港,賺了許多錢,但在狗臉歲月之中賠上了心理健康。現在你最少擁有一座看得見青山綠草的課室,與一群不太難教的孩子為伍,少了一份豐厚的花紅,卻得回了許多。」
林肯郡中學的這位女校長,事後查明,原來是在大學時代暗戀過他的一位女生。多年不見,踏上不一樣的人生路。他打進了金融城,她退隱鄉間,由教師做起,今天做了校長,繞了一個大圈,命運是多麼奇妙,老同學從頭相聚,誰都沒有想過,是因為一場金融海嘯。
一個廣闊的天地,到處是人生的機遇。外國人比較看得開:在金融城的日子,呼風喚雨,年進萬金,畢竟不是常態──那是美國帶頭做老千,把金融變成了一場老千術的國家化行為。現在,西洋鏡拆穿了,連韋小寶在官封鹿鼎公之後,也要謀一條退路。
我向戴歷推薦英譯本的《西藏生死書》。這個時候,讀拜倫的詩篇沒有什麼大用,反而要學一點東方的智慧。我說:東方人本來崇尚儲蓄,在美國老千術的國家化和全球化之下,這點美德沒有了。英國本來有銀行家的穩重和沉實,十年來卻跟在美國的泡沫後面跑,現在也完了。
戴歷在電郵中大罵白高敦,說他當財相時,負有責任。我心想:白高敦一心等做首相。貝理雅像在滙豐一百四十元前沽光貨的精仔,白高敦接了爛貨。誰知道戴歷下鄉,不會舊焰重燃,造就一段因緣?一場金融風暴,法相千般,妙諦盎然,只要換一個角度,為我們帶來的智慧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