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骼之道:膝蓋關節脫骱 難自行復原

健骼之道:膝蓋關節脫骱 難自行復原

做運動或上、下樓梯時不小心扭傷膝蓋關節,並聽到「啪啪」聲且異常疼痛,甚至無法站立或行走,以致跌倒地上,有可能是膝蓋(俗稱菠蘿蓋)關節脫骱。這是一種常見的腳部創傷,患者以16至20歲為主,大部份由扭傷引致,有兩成半個案更有家族史。

手術修補減復發風險

膝蓋關節脫骱常見成因是關節結構生長不理想,例如膝蓋的位置較高、盆骨較闊、韌帶及肌肉較鬆、肌肉太弱等,由於女性天生的高危因素較多,故脫骱的風險也較高。
部份患者在受傷後只要伸直膝頭,關節就會自行復位,很多人就此不了了之,再加上受傷後只出現輕微腫脹及痛楚,令患者甚至不知道自己曾脫骱,自行復位後便不加理會,但關節內部創傷其實仍未復原,例如脫位時關節面受到撞擊,令關節面軟骨及骨骼受損,甚至骨折,或關節面脫落成為游離體,膝蓋關節也有機會因受傷而出現韌帶、關節膜及肌肉撕裂等情況。
患者若延誤治療膝蓋關節脫骱,隨時引致復發性膝蓋關節鬆脫,有機會於日後出現脫骱、疼痛、膝蓋關節無力、活動受影響等情況。因此,在脫骱後必須進行詳細檢查,若發現關節受損,應立即接受治療。若是首次膝蓋關節脫骱,大部份患者都可採取非手術性治療,即先將受傷膝蓋內的瘀血抽出消腫,然後以特製的支架輔助已脫骱的膝蓋關節復位,使撕裂的筋腱及肌肉組織自行癒合。
不過,患者若有高危因素,則須在首次受傷時採用手術治療,高危因素包括骨折、內側肌肉較大範圍撕裂、韌帶及關節面撕裂面積大、多名家族成員曾出現類似的脫骱問題、經常運動、膝部位置生長較高等,日後再次脫骱的風險也較高,若接受手術修補可減低復發風險。
撰文:骨科專科醫生高拔萃
逢周二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