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 榮 - 李純恩

虛 榮 - 李純恩

在番禺覓食,看餐廳代擬的菜單,總覺得少了什麼,細看,原來是一張長長的菜單裏,就是缺了豬肉。
前些年到潮州拍飲食節目,得知當地人請客,宴席上有樣東西是沒有的。一樣是飯,一樣是豬肉。沒有飯,是因為假如客人吃不飽,主人家就應該豪氣地加菜,讓人吃飯填飽肚子,是不夠氣派的。沒有豬肉,是因為豬肉便宜,宴席吃雞吃鵝吃牛,若一有豬肉,就小家了。
有了那次經驗,再看番禺人給我擬出來的餐單,也就明白其中意思了。
從前人們贊頌「魚米之鄉」,魚是從水裏打上來的,米是田裏長出來的,前者沒有飼養成本,後者除了勞力,成本也不高。有魚有飯,維持了基本生活,反倒是特地飼養的豬,成了資產,很值錢。
那時候,你在魚米之鄉吃魚吃飯很平常,但能吃到豬肉,就有點了不起了。
我想,在那時候,鄉下人請客,不但不賤視豬肉,並且還會珍而重之。
如今,廣東人請客,「無雞不成宴」,反倒是中國菜中的重要原素──豬肉──可有可無了。豬肉是多好的食物,我可管不得什麼面子不面子,在番禺吃了幾頓飯,頓頓都要豬肉,其實也不用太複雜,一碟上等蝦醬蒸五花腩,已是人間美味。或是一客芋頭燜火腩,光是聽說了,已垂涎三尺。客家的梅菜扣肉,每次都可以送下白飯三碗。
對了,問題就出在這裏,用豬肉做的菜都特別下飯,一道豬肉,三碗白飯,吃飽了飯店能賺幾個錢?所以就雞鴨魚蝦蟹,豪氣背後,不過是商家想多賺些錢,一聲「不夠氣派」,就哄得虛榮心特盛的農民,竟不吃豬肉不吃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