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玲的自傳體小說《小團圓》塵封三十年後出版。這本小說寫得好不好,作家蔣芸說,「老實說,並不好。」並引張敏儀說,當年宋淇力勸張不要出版,是益友的諍言,夠朋友也夠判斷力。著名的張學研究者劉紹銘說,看過張愛玲以前的作品,你就覺得《小團圓》不行了,「我也幾經辛苦才掙扎讀完。」
《小團圓》的網上讀者留言也沒什麼好評:「寫得不太好」,「怎麼這麼差?」似乎不是張愛玲的水準。不過,劉紹銘說,「寫胡蘭成那部分吸引,因為我們從不知道。」如果要說「好看」,那就是把張胡戀情毫無保留地寫進去。也見證了《色,戒》中的王佳芝是張愛玲某種程度的夫子自道,如她所寫的:到女人心裏的路通過陰道。
《小團圓》寫作的時間最長,有二、三十年。反覆修改而終於仍決定不出版,除了對個人私密仍有顧忌之外,也許是張愛玲自己也覺得沒寫好。但她未必知道寫不好的原因。
依我看,沒有寫好,是因為作者沒有從現實生活中抽離。她太在意這段情,這段情也太傷她了。這段情徘徊心中數十年,她一心一意要寫出來。寫小說需要把自己的感情代入角色,但也要把自己抽離。角色不是張要代入,而根本就是她自身。這樣就少了小說家想像的空間。
《小團圓》中有一句:「九莉(主人公)……二十二歲了,寫愛情故事,但是從來沒戀愛過,給人知道不好。」
二十二歲才有初戀,對現代人來說簡直不可思議。但沒有戀愛過,反而會有最豐富的想像力去寫愛情故事,而且可以寫得如此刻骨銘心。有了愛情經驗,尤其是豐富複雜的愛情經驗,沒有想像力,就寫不好了。而直桶桶地寫自己的戀愛經歷,就太趨於真實了,沒有抽離也不會寫得好。金庸武俠寫得好,他會武功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