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清輝:中小行併購料重現

柯清輝:中小行併購料重現

【本報訊】金融海嘯加上雷曼迷債風波,令本地中小銀行生存空間更狹窄,5月便在恒生銀行(011)榮休的副董事長兼行政總裁柯清輝接受本報訪問時表示,不排除這會推動中小銀行在年內重現併購活動,但金額不能媲美雷曼倒閉前,伍氏家族以賬面值2.91倍出售永隆銀行予招商銀行(3968)的「世紀天價」的水平。

他相信,市賬值約1.5倍會是合理作價,國有銀行或內地股份制銀行仍是最具潛力買家。不過,交易能否成事,最終視乎買賣雙方要求,及監管機構在促成銀行業併購過程中的取態,其中尤以賣家出售銀行的意欲至為關鍵。

永隆天價賣盤難再現

柯清輝指出,本地不少有家族背景色彩的銀行,基於祖業情義結,即使在「市好」時候,有買家出價2倍以上仍不願放手。不過董事會若能以理性角度考慮,必會贊同按2倍或以上市賬率放售銀行,套現資金後進行再投資,因股本回報率(ROE)肯定高於銀行堅持艱苦經營下,所能達致的ROE水平。
他認為,雖然中資銀行一直有向海外市場「走出去」的抱負,但金融海嘯後將更趨審慎,相反本港市場較熟悉及接近,故一些網絡或品牌擴展深度未夠的內地銀行,仍覬覦本地銀行,特別是監管機構若進一步提升對銀行營運的規管,則今年內本港再出現銀行併購,並不為奇。像去年有份競投永隆的建設銀行(939)等國有銀行,將會是具潛力的買家,另一類買家將是民生、興業等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

預期海嘯仍有排捱

柯清輝自言從未見過像這次金融海嘯的力度,對全球市場造成的冲擊,他預期,今次危機仍「有排捱」,即使走出低谷,亦不會像10年前亞洲金融風暴及沙士後,呈現「V」型反彈。
自98年起,時為滙豐銀行執行董事的鄭海泉(現任滙豐亞太主席),接替恒生「土生土長」的歐肇基,出任恒生副董事長兼行政總裁後,恒生帥印一職,一直由母公司滙豐銀行派員出任。
以體現母公司的控股權益,柯清輝認為,恒生董事會內,獨立非執行董事的數目較執董為多,該行是一家運作獨立,以股東利益為依歸的銀行,只要董事會認為合適及滿意,恒生絕對可以由本身培植的專才,接棒行政總裁。
過去數年之所以由滙豐派人主政,他認為,與恒生銀行有一段時間出現人才培訓「斷層」有關,但近年已積極招聘優秀行政練習生,建立本身人才班底。

《金句》
柯清輝:世事永遠係一個cycle,有起有跌,最忌隨波逐流,人哋悲觀你又跟住悲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