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洋雜處 - 邁克

華洋雜處 - 邁克

張愛玲的廣東話雖然唔嗲唔吊,但華洋雜處的女生宿舍在她筆下喧嘩多采,內地留學生、外國修女、南洋華僑和港產千金小姐打成一片。後者的處境寫得尤其抵死:「本地學生可以走讀,但是有些小姐們還是住宿舍,環境清靜,宜於讀書。家裏太熱鬧,每人有五六個母親,都是一字並肩,姐妹相稱,香港的大商家都是這樣。」呵哈呵哈,豪宅裏媽媽的數目迄今不變,不過子女一般未發育就送到外國去了,巴丙頓道沒有他們的身影。
「寂靜中只聽見樓上用法文銳聲喊『特瑞絲嬤嬤』」,發聲的巨肺不知道隸屬路克嬤嬤還是亨利嬤嬤,在別人地頭以家鄉話吆喝向來特別刺耳。我直到最近看《聖訴》,才留意到天主教的修女有不少採用男聖名字,不免大驚小怪。是因為六根清淨,沒有性生活所以連名字的性別界線也沒有了,還是聖人那一行陽盛陰衰,女聖買少見少,女出家人不得不用雄赳赳的名字?
寫馬來亞僑生:「她們的話不好懂,馬來亞口音又重,而且開口閉口『Man!』,倒像西印度群島的土著,等於稱對方『老兄』。」她大概不知道香港本地人戲稱外省人「老兄」,唸作「撈鬆」,嘲弄他們廣東話講得東歪西倒,嚴格來說帶着歧視成份。不過上海人她一樣揶揄,教體操的陸先生「左右左右」擅自改為「左腳右腳」,唸出來成了可笑的「幾夾右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