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訊四圍炳:廣播業需引入競爭 - 侯聯貴

傳訊四圍炳:廣播業需引入競爭 - 侯聯貴

本港兩間免費電視台先後兩次宣佈裁員,加上亞視的管理層和股東變動,廣播業頓成為大眾焦點。新形勢下,眾電視台對前景感到不明朗,預期廣告收益將進一步收縮,因此盡快調整人力資源,面對不知有多長久的金融海嘯,這個也實在是無可厚非。

檢討數碼廣播推行時間表

在製作資源減少下,對擁有所謂慣性收視優勢的無綫電視,對收視率的打擊有限,反而有意一洗頹風的亞視,怎樣才能在減少投資(甚至減少自行製作)下絕地反擊?這才叫人費煞思量。難怪,不少人說亞視新股東入股並非純粹商業考慮。
過去數年,兩間免費電視台招兵買馬,擴展編制,主要是與新增的數碼廣播頻道有關,2008年的滲透率達32%,約73萬戶正收看數碼電視,若按計劃兩間電視台將於未來三年,逐步擴充覆蓋,直至與模擬電視的覆蓋看齊,模擬電視廣播亦按計劃於2012年完成歷史任務。這個計劃早於金融海嘯前已制訂,目前面對廣播業收縮,2012年這目標是否需要調整呢?

可借鏡台灣電視業

此外,兩間免費電視台能夠發展數碼電視,亦多得政府的慷慨,在不用公開招標下自動向兩公司送上數碼頻道,亦扣住餘下的頻道不予公開,令兩免費電視台在沒有競爭對手下發展數碼電視,形成要收縮目前編制的局面。
兩電視台要先後裁員,與政府的數碼廣播政策亦有關係。大家可有見到沒有數碼電視牌照的有線電視和Now,需要以裁員來回應金融海嘯嗎?
經濟欠佳,台灣同樣受金融海嘯冲擊,壹傳媒卻於日前宣佈進軍台灣電視業,看準變革中的媒體仍然有可為;若然香港有同樣的發展空間,相信壹傳媒也同樣會考慮在香港搞電視。
政府的政策除了呼籲商界不要裁員外,或許可想辦法引進更多的競爭者,做法包括盡速成立公共廣播機構,讓其營運一條免費的數碼電視頻道,餘下頻道則以競投與招標方式引進新的經營商;面對新形勢,無綫和亞視將是要奮力迎戰,這才能推動本地廣播業發展。

侯聯貴
電郵地址: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