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由水土流失 源頭終會乾塘東江尋源 地球之友植樹救東江水

任由水土流失 源頭終會乾塘
東江尋源 地球之友植樹救東江水

【記者白琳報道】萬里滔滔江水並非必然,內地東江源頭水土流失嚴重,從前的綠河道變成今日的黃泥塘,河床慢慢升高,長此下去終有「乾塘」之日。本港環保團體與當地政府合作,展開種樹保育計劃,讓「東江源村」種橙維生的村民逐步「退果還林」,守住港人的食水命脈。

深山小泉是東江源頭

本港七成食水源自東江,源頭就是江西省尋烏縣深山之間的一道小山泉。泉水混着雨水和沿岸泥沙沉積的農藥和殺蟲藥,轉千彎,轉千灘,流到我們的水龍頭。本報記者本月初隨香港地球之友,探訪東江源頭。東江源村的黨支部書記張昌權指着村裏的河道說,「以前水很清,綠綠藍藍的,可以跳進去洗澡、游泳,現在越來越混濁,變了泥塘。」
東江源村居民一向伐木維生,近年開發蜜橘和臍橙,但橙樹不能種得太密,村民又使用化肥,導致水土流失情況日益嚴重。公開大學環境學系主任何建宗向本報表示,現時東江沿岸水土流失嚴重,東江水六成半的化肥污染物就是源自水土流失,最終影響香港食水的水質;泥土在河底沉澱升高河床,更難收集雨水,「條河越來越乾,慢慢就會冇水。」

全村孩子煮飯做家務

為了保護東江,縣政府近年叫停礦山開採,又禁止樹木買賣,導致農村經濟一蹶不振,村民惟有到城市打工。東江源村只剩下老人和小孩,村小學語文教師周洪娣說,村民有責任保護東江,卻苦了孩子,「年輕的都跑啦,孩子更成熟懂事,7、8歲就做家務煮飯。他們為了照顧弟妹上學遲到,我都不敢罵。
沒辦法,我們不保護(東江),誰來保護?」年僅12歲的何愛華的爸媽長年不在家,要獨力燒火煮飯給兩個堂妹吃。她上課第一堂就是環保課,「不要亂丟垃圾,不要砍樹,就能保護江水。」
香港地球之友把源頭附近的山坡命名為香港林,本月初展開首階段種樹計劃,種植5,000棵杉樹,其中2,000棵獲港人認捐,其餘等待有心人「領養」。該團體又與當地林業局合資補貼農民,鼓勵農民把果園變成竹林及使用天然肥料。計劃原本今年展開,但因經濟不景而押後一年。

在東江源村的孩子協助下,地球之友本月初在東江源頭附近的山坡種植五千棵樹苗,並命名山坡為「香港林」。

為了保護東江水水質,東江源村的經濟癱瘓,成人全都外出打工,村裏只剩下小孩。

東江源頭的碑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