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港人正因空氣污染付出健康代價,政府前年委託顧問檢討現行空氣質素指標及改善空氣質素措施,顧問提出19項第一階段改善建議,訂定於2015年的基線前,實施提升天然氣發電比例及全線更換高排放的舊式巴士車隊。不過,全港市民可能要為改善空氣質素,承擔額外增加20%電費及15%巴士費的代價。政府將於年中諮詢公眾,再落實推出改善措施的可行性及時間表。 記者:蔡建豪
顧問向政府提出改善污染的首階段消減排放措施,主要針對六個範疇,包括將本地發電燃料組合中天然氣的比例,由目前的28%增至50%或以上;提前更換污染較嚴重的專利巴士等車輛,並推廣使用混能車及電動車。其他措施則針對管制船舶排放;於旺區設立禁止車輛駛入的低排放區;擴大鐵路網絡及推廣能源效益等。
「錢係現實問題」
顧問建議措施明顯會影響成本及收費,單以擴大天然氣發電比例至50%或以上,天然氣價格遠高於煤價,配合增置燃氣發電機及其他減排措施的費用。估計電費分階段的增幅,將較目前水平最少上升20%。顧問假設在2015年提前更換約3,000架舊式巴士,巴士公司將因營運成本上升,帶來高達15%的車費升幅,當中,還未計算購置新型巴士等的融資問題。
改善空氣質素涉及電費及交通費等民生代價,在中區、旺角及銅鑼灣等旺區設立不准車輛進入的低排放區,市民也要有心理準備,在日常生活承受不便。政府消息人士指:「講錢係現實問題。」顧問提及的首階段措施部份已在進行中,顧問將於本月底舉行的公眾諮詢會再收集意見後,向政府提交結論報告。政府準備於8、9月間正式諮詢公眾,了解市民為空氣付出代價的意願,再落實推行具體措施細節及時間表。
促政府清楚交代
消息人士表示,顧問指首階段措施,每年可減少因空氣污染入院的個案達4,000個。至於政府會否補助部份措施,減低市民負擔,消息人士指,政府補助同樣是出於公帑,一切有待公眾諮詢結果。
綠色和平項目經理陳宇輝指出,空氣污染每年額外帶來龐大的醫療開支及無形損失。他直言,政府應清楚告訴市民,在電費及交通費的額外開支以外,「香港已經付出代價,一定要畀人知道,可以喺另一方面受惠。」
改善空氣質素第一階段部份措施
排放上限及管制:
‧增加本地天然氣發電比例至50%
‧提早淘汰舊式及污染嚴重車輛
‧推廣使用混合動力車輛及電動車
‧要求本地船隻使用超低硫柴油
‧在啓德發展區設立區域供冷系統
交通管理:在中區及旺角等區域設低排放區及不准車輛進入區內
基本發展和規劃:重整巴士路線及擴大鐵路網絡
提高能源效益:強制實施《建築物能源效益守則》
資料來源:環保署
特稿
部份標準寬鬆 未符環保期望
政府委託顧問進行的空氣質素指標檢討報告,顧問初步建議在新指標中收緊七種空氣污染物的濃度標準,其中部份污染物採納世衞最嚴謹的《空氣質素指引》標準,但在可吸入懸浮粒子、微細懸浮粒子及二氧化硫方面,初期只是採納最寬鬆的「中期目標一」及「中期目標二」標準,與醫學界及環保組織的期望仍有一段距離。
與世衞要求相距甚遠
顧問建議的空氣質素指標,可吸入懸浮粒子的24小時濃度水平,將由現時每立方米180微克收緊至100微克,但與世衞最嚴格的每立方米50微克仍相距甚遠。現行指標未有管制微細懸浮粒子的濃度,日後指標將採納世衞最寬鬆的「中期目標一」標準,24小時濃度水平為每立方米75微克。至於二氧化硫排放方面同樣只採納最寬鬆目標,濃度水平將由現行每立方米350微克收緊至125微克。
本報記者
你想知 想講 想問?
你贊同改善空氣質素會與加費掛鈎嗎?為甚麼?
請即上《蘋果》網頁 http://appledaily.atnext.com留言喇!
或電郵至:mailto:[email protected]
傳真:37112411
手機短訊:638365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