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滙年豐 - 陶傑

水滙年豐 - 陶傑

還信不信滙豐銀行?有一千個感性的理由,其中一個是:「滙豐」這個名字,取得好。
最初明明只叫HongKongandShanghaiBankingCorporation,譯為「滙豐」,是紅頂商人胡雪巖的朋友古應春的手筆。
「滙豐」這個名字,筆劃繁複,切合英文名之複長,卻很有氣派。請你看這個「豐」字,在中文的象形之中,像一具石獅子。下半部的那個「豆」字,像一具穩固的磐座,上面的部份,像蜷曲的鬣毛,還隱隱看得見一雙眼睛。
「滙」字也一樣神奇。那三點水,可以寫在裏面,也可以在那個三邊的框框外面。一字成讖,百年滙豐,在上海發跡,香港蓬勃,走向世界,這三點水不是最終在外面嗎?
「滙豐」這個名字,據作家高陽在《紅頂商人》中考述:古應春認為,要取一個北京話、滬語、粵語這三種語言發音差異最小的名字,最後他決定叫「滙豐」,三種語言叫出來,北京人、上海佬、廣東仔,聽上去都易明白。
古應春職業買辦,也出身翰林。清代的知識份子,替皇帝取年號都有氣派:康熙、雍正、乾隆、嘉慶固不待言。道光之後,咸豐、同治、光緒、宣統,也雍容華貴得剛剛好。「滙豐」這個名字也從屬於這一類,好處是能從俗:豐、泰、昌、隆等,都是中國傳統中相當俗的字,但今日看來,像一塊烏漆的燙金招牌,掛在烏鎮水鄉的一座小橋邊,青石街道、烏篷船的夜燈、一襲青衫、一雙黑布鞋,一個商人打着油紙傘匆匆趕路。從前的大俗,今日都成大雅。為什麼?當中國有三百萬人都叫做「王濤」,一百萬人叫做「陳小軍」,另各五十萬名為「張衞東」、「李文革」的時候,原因不必細表,我想您也知道。
滙豐的豐字像石獅,如咸豐皇帝身後的顧命大臣肅順,權傾朝野,紫禁城中,人人忌呼其名,背後取了一個綽號,叫「宮燈」。因為這個「肅」字,就像一盞錦繡煌華的大宮燈的形狀,還看得見精良的手工呢。同光中興,都拜「宮燈」和皇叔恭親王這兩大人物打下的基業,後來卻一山不能容二虎,被慈禧從中漁利了,淪為悲劇,這是另話。
清代和民國,中國人是有品味的,是優雅的,連「可口可樂」的譯名,因為有知識份子。連取一個名字都如此講究,其中的學問,只有七竅玲瓏的日本人,今日尚有此古風,買不買滙豐?買。買這個神采雍華的年號,買一份長在心懷的感覺。黃浦江水悠悠,紫禁城頭肅肅,夕陽下的石獅子,大宅門廊的一盞宮燈,在青石磚頭的古牆邊,有深宵夜永、傳來三兩下更夫報晨敲擊的梆子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