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論:沒有不檢討金管局薪酬的理由 - 盧峯

蘋論:沒有不檢討金管局薪酬的理由 - 盧峯

雖然不斷有政府消息人士透露金融管理局總裁任志剛先生將於今年九月退休,雖然有傳媒披露了任志剛先生同意今年離職的文件,但特區政府高層包括財政司司長曾俊華先生對這個問題仍然採取拖字訣,既不否認也不證實,令傳言始終無法平息,令金融體系的陰影揮之不去。這樣的做法實在令人非常失望。
任志剛先生作風強悍,言論惹火,對議員、公眾的批評經常反唇相譏,很容易令政府感到尷尬及為難。但跟一眾財金官員包括曾俊華先生相比,任志剛先生對金融體系包括國際金融體系的認識遠為優勝,應付金融風暴經驗之豐富更非其他官員能及,市民對他的信心也比較大。一旦任先生真的退休,市民及市場難免會擔心政府應付金融危機的能力會被削弱。
正因為有這樣的憂慮,特區政府實在沒有理由任由離職的傳言散佈,實在沒有理由不澄清。假若特區政府及財政司司長真的決定在今年九月換人,讓任先生退休,他們更有必要盡快公佈有關決定及繼任人,讓公眾及市場及早有心理準備,讓公眾及市場盡早知道接任人是誰及份量如何,以減低換人時可能引起的震盪。
應該看到,金融海嘯何時再來襲仍是未知之數,任何可能加劇市場震盪的決定、消息都要小心及盡快處理,不能拖延,否則情況可能不可收拾。
財政司司長曾俊華遲遲不願澄清任志剛的去留固然令人失望,他不肯就金管局總裁的薪酬、任免、任期建立一套明確的規範更讓人感到遺憾及難以接受。
即使在金融海嘯以前,任志剛先生的超高年薪已備受批評及質疑。只是任先生及金管局高層的薪酬一向跟私人金融機構高層掛鈎,要削減並不容易。到金融海嘯後,到金融機構高層紛紛減薪削花紅後,任先生及其他金管局高層的薪金卻依然高企,任先生依然享受千萬年薪。這種變相可加不可減的薪酬架構實在惹人反感及不滿,實在有必要盡快檢討及作出改變。財政司司長曾俊華先生為甚麼還要死抱舊制度,死抱不合理的薪酬標準呢?
更何況特區政府極可能在未來半年或一年內任命新的官員接掌金管局,取代任志剛。這樣的人事變動正好讓政府及社會重新檢討金管局的超高薪酬是否合理,正好讓政府及社會重新考慮金管局高層的薪酬是否該與金融機構高層掛鈎。只要政府及時完成檢討,令金管局總裁的薪酬回到合理水平,接替任志剛的官員便不用再成為眾矢之的,便不用每年為自己的超高薪辯護。財政司司長曾俊華先生怎麼白白放棄這個撥亂反正的好機會呢?
除了薪酬以外,金管局總裁理應有固定的任期,不應像現時那樣由任志剛一做十多年,連何時該退休也搞不清楚。事實上各國的中央銀行行長都有明確的任期,如美國聯儲局主席每屆任期四年,任滿前由在任總統決定是否續任或另覓人選。這樣的做法不但有規有矩,更可以令金融管理體系變得制度化,不會成為個人或少數人的獨立王國,不會因為個人去留而引發不必要的憂慮及猜想。偏偏財政司司長曾俊華先生卻要維持不合時宜的舊制,不肯為金管局總裁一職設定明確任期,不肯冲淡人治色彩。這怎不令人遺憾呢?
周一至周六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