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過去七年發生過兩宗校園槍擊案,震動全國,槍手都是滿腔怨憤而愛玩暴力電子遊戲的年輕人。
「撒旦之子」報復老師
2002年4月,德東愛爾福特市19歲青年施泰因霍伊澤(RobertSteinhauser),在被趕出校幾個月後,回到母校大開殺戒,轟斃16人後吞槍自盡。警方調查發現,施泰因霍伊澤一向沉迷暴力電影,在網上聊天室以「撒旦之子」自居,而且是個右翼分子兼槍癡,最愛玩暴力電子遊戲,尤其沉迷《Counter-Strike》,而他展開殺戮那一天,也打扮成電腦遊戲主角一樣,全身黑衣、戴黑面罩,模仿遊戲,用武力向老師展開報復。
德國統一後,德東失業率高企,令德東德西貧富問題日益懸殊,讀書不成更加無法脫貧,不排除施泰因霍伊澤將滿腔怨憤發洩在踢他出校的教師身上。
2006年,18歲青年塞巴斯蒂安(Sebastian)在西部城鎮埃姆斯代滕(Emsdetten)血洗母校,他頭戴防毒氣面罩,帶着大量炸藥和槍枝闖入學校,槍傷37人後,吞槍自殺。他行兇前在網上留言,表示「一生受盡挫折」,要「一雪前恥」。塞巴斯蒂安也是愛玩暴力電子遊戲,當局指這可能鼓動了他有暴力傾向。
路透社/德國《明鏡》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