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扭蛋」之惆悵 - 李碧華

「扭蛋」之惆悵 - 李碧華

「扭蛋」的過程神秘莫測──但結果總是惆悵的。
大家當然有過扭蛋的經驗,每回五至十元,投入硬幣隨機掉下一個膠蛋,必須打開才知你得到的是什麼。我的經驗,這個遊戲一點也不好玩。它很明白地告訴我:「機器掉下來的蛋,決非天上掉下大餡餅,不如意何止十常八九?肯定事與願違。」見小朋友興高采烈,自己也玩玩,看圖片展示五款,ABCD都喜歡,E?不會那麼巧吧?──但不喜歡E的人總是得到E。不信邪,再扭,仍是E!頓悟:「這就是人生。」
全港有扭蛋機至少二萬部,超過七成青少年在最近一個月扭蛋一至五次,每年被棄置的膠蛋殼高達一千萬隻,足以鋪滿四個香港大球場,由於膠蛋殼是使用聚丙烯及聚苯乙烯等物料製造,不易分解,燃燒會釋出致癌物質。
扭蛋本來沒多大意義,玩具裝飾電話繩之類很快過氣──但這是一種「唯心」的娛樂,在該一刻極希望擁有心頭好,享受患得患失的折磨,相當刺激,因為它是一個「謎」,不斷追尋不肯放手,無法節制。直至集齊一套滿足了,或者長期難以圓夢,才心灰意冷放棄。如同戀愛總有得失,過程卻十分吸引。算起來扭蛋的「買夢費」便宜多了,只是「污染環境」罪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