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日前在菲律賓宿霧玩「技術潛水」遇溺的一對港人男女,當地警方經初步剖驗後,相信兩人是死於空氣栓塞症(airembolism),可能跟浮上水面時太急促有關。男死者彭志龍遺體預計本周內運返港,女死者張瑋遺體則在當地火化。有教過張瑋的潛水教練稱,曾勸誡張不要玩技術潛水,可惜她未有聽取忠告,終賠上生命。記者:黃偉駿
香港潛水總會公關及事故支援小組總監黃奮大表示,兩名死者的家屬昨日已抵達宿霧,菲律賓潛水總會也有派人協助。他說官方仍未正式公佈兩人死因,家屬正等候發出死亡證。他又說彭志龍與張瑋在事發時,均各自背有「孖樽」,每個樽的氮氣與氧氣含量比例,是標準的79%與21%之比,但不確定兩人當時有否帶備供減壓用的高純度氧氣樽。
易出現空氣栓塞症
據了解,當地警方初步驗屍後,認為兩人可能是死於空氣栓塞症。熟諳潛水醫學的本港醫生李智騰表示,潛水員從深水上浮水面時,需按程序減慢速度,太快便會出現空氣栓塞症,令肺部內出現氣泡,氣泡經血管流入腦部或其他器官,造成類似中風昏迷的情況。他估計兩名死者當時潛到40米以下水底,吸入的空氣濃度是正常4倍,不排除因吸入大量氮氣,中了「氮醉」,未能保持清醒,結果在浮上水面時失去知覺,最後溺斃。
教練曾勸誡女死者
國際精英潛水訓練中心課程總監張衞,約5年前教導過女死者張瑋潛水。他指張瑋很聰明及具潛水天份,曾要求學習技術潛水。但張衞指,本港並不適合發展技術潛水,因為技術潛水追求深度,若參與者未能準確掌握時間及吸入的氣體份量,隨時有生命危險,「唔止一個技術潛水嘅宗師,最後連命都冇埋。」所以他拒絕教張瑋玩技術潛水,也勸誡她不應玩這種潛水運動,可惜她未有聽取。
張瑋的朋友在facebook設立專區留言,哀悼張瑋。44歲加拿大籍彭志龍與28歲美國籍張瑋,本周日上午與潛水教練張洪鑫及另外3人,到菲律賓峨蘭哥島以北進行技術潛水,惟彭與張潛水逾半小時後,被發現昏迷水底,送院後證實不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