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人都有腹瀉的經驗,在中醫理論中,泄瀉是指排便次數增多,大便稀薄或發現未消化的食物,甚至排出的糞便有如水樣的病證。對於慢性無菌性腹瀉,例如腸易激綜合症,中藥有顯著療效,配合食療,就不會經常拉肚子了。
病人:我肚子最近很奇怪,吃甚麼拉甚麼。吃玉米拉玉米,吃菜心拉菜心。
醫師,吃甚麼才可以拉正常的大便啊?
醫師:看來你只能吃大便了。
病人:醫師,你不要再黑色幽默了,做醫師怎能開玩笑呢?
醫師:哈哈,有時醫師也要懂得自娛。其實你的情況叫脾虛,需要健脾祛濕。
病人:甚麼是脾虛啊?
醫師:中醫講的脾,並非把身體切開,拿出來有血有肉,看得見的脾臟,其含義更為廣泛,中醫講脾主運化,代表整個消化系統以及功能,所有消化系統減弱的問題,中醫都統稱為「脾虛」。
病人:脾虛會死人嗎?
醫師:脾虛有輕有重,一般不是急病,只要調理一下,就可以改善。
病人:如果我不理它呢?
醫師:脾虛了,飲食不能充份化成氣血,會變成多餘的濕氣,這些多餘的代謝物積聚多了,會鬱久化熱,變成濕熱。到時你的體質會寒熱夾雜,更難治療。簡單一句—「病向淺中醫」。
病人:病向淺西醫呢?
醫師:中也好,西也好,都要「淺」。
李廣冀,年輕註冊中醫師,熱愛寫作、畫漫畫,個人著作《三成熟》、《五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