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論人大代表專職化 - 北方可可

試論人大代表專職化 - 北方可可

北方可可
大陸《博客網》專欄作家

「兩會」召開之際,有關「兩會」的議論頗多。就民眾提出的一些問題來看,筆者以為,很多問題實際上在現行人大議事制度框架下是不可能解決的;從議事制度這個層面來看,只有逐步推動人大代表的專職化,才能從根本上解決深層次問題。
按照相關法律規定,人大代表在閉會期間「應當採取多種方式經常聽取人民群眾的意見,回答原選區選民或者原選舉單位對代表工作和代表活動的詢問,協助本級人民政府推行工作」。然而就現在的具體情況來說,人大代表要達到上述要求可以說僅存理論意義,因為對很多代表來講,大部份民眾不曉得其何許人也,也幾乎無任何聯繫管道,更不要說與其謀面反映意見、提出質詢了;那麼「經常聽取意見」能否做到呢?事實上「偶爾聽取」怕也難以做到,廣州市人大不就因為「有少數市人大代表在沒有書面請假的情況下,較少或極少參加閉會期間的代表活動」,而向這些代表發出了「黃牌警告」嗎?其實,作為一項兼職工作,要求人大代表們達到上述要求也的確勉為其難,因為絕大多數人大代表都有自己的本職工作,你要求他們「採取多種方式經常聽取人民群眾的意見」,那他要不要賺錢養家餬口呢?再有,參政、議政,那可是國家大事!作為人大代表,窮其所有精力也未必就能做好,遑論現在這種兼職「參政議政」呢?

另一個事實是,在現在的各級人大代表(包括政協委員)當中,有多少代表是由黨政官員來兼任的呢?我沒有這個數據,但為數不少,而且「位高權重」這是一個眾所周知的肯定結論。簡單講,人大作為最高權力機關,它的一項重要職能就是監督和約束政府的行為,而這些被約束的對象──行政官員卻又兼職人大代表,這樣的政治Game該如何進行呢?自己如何監督自己呢?事實是明擺着的:對於這些官員兼職代表來說,他們既代表行政機關卻又同時代表立法機關,既是政府工作的執行方卻又是人大的審議方,這當然就「四不像」了。另外,和那些演藝明星代表一樣,很多官員代表不要說認真履行代表職責,有的甚至以工作繁忙等為由,連每年一次的正式人大會議都不去參加。如果言重一些,這樣的兼職事實上就意味着失職,這對於社稷民生來說實在就是誤國誤民了。
人們看到,在「兩會」期間,網路上的各種意見表現得相當活躍,這一是說明民眾有着強烈的政治表達慾望,二也正好說明人大這種正式議事場合的表達十分不足,至少是管道不暢,否則就不會出現這種「意見沸騰」的現象了。問題的關鍵並非是「代表的責任心不強、代表的參政議政水平低」這些具體表現,而是這種狀況它是「代表兼職化」的一個必然結果。當然,凡事不可能一蹴而就,但逐步推動人大代表專職化,應該早日提上議事日程;惟有如此,才是對人民負責,也是對歷史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