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上春樹的父親 - 塵翎

村上春樹的父親 - 塵翎

村上春樹在耶路撒冷領取文學獎時,發表了一番言論,首次提到了他的父親。解開了我心中的疑團:他對中國的看法。曾問過村上春樹的中譯出版社,為何不邀請他來華人城市演講?據說,村上不想到中國大陸、台灣或香港(政治正確的三地名稱),是怕吃不慣食物。這理由或許是道聽塗說,但他對中國的複雜情結,由來已久。就從他父親那代開始。
村上說,他小時候常看見父親在每天早餐前,在佛壇前長時間祈禱,父親告訴他,他是為戰爭中死去的人們而祈禱。村上的父親是退休教師,年輕時應征入伍,曾被派去中國打仗。這一幕給童年村上留下深刻印象,他記得父親向死者的祈禱,無分敵友。籠罩在父親周遭的死亡氣息,就由村上繼承下去。關於中國,與死亡,他就說到這裏。領獎言辭的主題,終究是關於人道關懷,在戰火熊熊的中東地帶,村上這番言論,對得住以色列人民,也對得住巴勒斯坦人民。戰爭,不管誰勝誰負,終必是兩敗俱傷。小說家有責任超越國境,指示出人類文明的毒瘤。
於是我懷疑,村上不欲「進入」中國國境,也承接着他父親那一代對戰爭的反省而來,一種懺悔情結。十九歲那年,我在一個大阪家庭裏,面對着一個九十歲老祖父向我咚咚叩頭,為他曾在中國傷害了一些人民而深切歉疚。我到現在仍然無法全然理解,它所代表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