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美國市場一向是滙控大班的「黃金夢」,無奈地亦成為集團的「英雄塚」,可謂成也美國,敗也美國。
記者:劉美儀
約30年前,滙豐銀行(尚未成立滙控)衝出香港,在美洲進行規模較大的收購,買入美國海洋密特蘭銀行(先後易名為海豐及現時美國滙豐銀行)。當年尚未「上位」的滙控前大班龐約翰,派駐海豐並用了近10年時間,「執掂」賬目,憑着這個功績,他最終於99年成功接掌浦偉士的帥印,擔任集團主席。
02年,龐約翰策動滙控收購史上最大宗金額的交易,併購美國滙豐融資(時稱HouseholdInternational),一度令集團自03年起,連續5年創盈利新高,惜一場次按風暴引發金融海嘯,暴露了滙控始終無力駕馭美國市場的宿命。
浦偉士時代風光
從滙控主席葛霖到滙豐亞太主席鄭海泉,近日紛紛就6年前併購滙融,悔不當初或向股東致歉,承認購入滙融是錯誤投資決定。
隨着07年初集團破天荒發出盈警,指按揭壞賬惡化,要作出遠超市場預計的撥備,滙控表現亦從此由盛轉衰,雖然其後數個月,因中東資金入股綻放最後煙花,令股價於該年10月中,升至153.5元的歷史高位,惟股價在次按風暴蔓延至成為信貸危機的衝擊下,反覆下挫,07年度集團盈利雖仍勉強刷新紀錄,但單計下半年度已呈現倒退,去年度更大幅滑落七成。
供股傳聞屢屢未兌現,亦是困擾股價的致命傷,自去年第四季渣打集團供股集資後,大笨象亦要供股的消息便甚囂塵上,但集團遲遲未見行動,在證券行不斷唱淡下,滙控目標價最低被降至28元的供股價水平。
滙控在美國市場焦頭爛額,益發令人懷念在滙控前大班浦偉士時代,滙豐在港英兩地稱雄的歲月。
以傳統蘇格蘭英資銀行家為骨幹的滙豐管理層,多年來標榜的金漆招牌是「慳家」及「穩健」,滙豐併購無寶不落,最具國際視野的浦偉士,將這兩道本領發揮得淋漓盡致,任內一手將滙豐由地區銀行層次,推向國際殿堂級大行的舞台。90年代初全購米特蘭銀行,令滙豐晉身英國四大結算行位置。面對97回歸,浦大班91年「暗渡陳倉」,在倫敦成立控股公司並於93年正式遷冊,亦為英資行過渡97奠定保障股東利益的先例。
擔憂成電盈翻版
滙控在英港兩個福地,一直經營有道,股價亦節節飆升,以至門檻太高,99年集團要宣佈一拆三拆細股份,以便更多小股東入場。滙控與香港一起成長的光輝紀錄,不斷譜寫,直至03年集團涉足美國市場,並購入非傳統銀行業、類同財務公司的美國最大消費融資機構──滙融,滙控前景遂埋下計時炸彈。
同樣是股價暴瀉、資產變壞、由高息變低息股,滙控五日間暴瀉42%,散戶越溝越低,越買越跌,令人聯想到大笨象有機會重蹈當年電盈後塵,成為另一隻受盡千夫所指、遭人離棄的港股。
與滙控一樣,香港電訊一直是香港股民的收息對象。不過,2000年李澤楷鯨吞香港電訊並改名電訊盈科便改變了香港電訊股民的命運。電盈股價由歷史高位131.75元(按五合一後股價計),不足半年跌近半至70元,及後半年更跌七成至20元;由高位與昨收市3.83元比較,累積跌97%。
至於滙控,股價07年10月於152.8元見頂,一年後跌一半至77元,近四個月間,股價再挫近六成至33元。無論是否步電盈頹勢、一沉不起,已令數百萬打工仔損手不菲。
派高息機會不高
電盈與大笨象亦有資產質素惡化的相同現象。收購戰後,電盈固網客戶不斷流失,而為繳付高昂利息,昔日高息股變成負資產股,初期更不派息,令股東「財息」兼失。現時滙控事先張揚大削派息,資產負債表亦被分析員彈得一文不值,要為次按相關業務不斷填氹,未來兩三年復派高息的機會不高。
豐盛金融資產管理董事黃國英坦言,「滙控是否8號仔翻版已不重要」,論殺傷力,受影響層面以及市值流失,滙控皆遠遠拋離電盈。
滙控大事記
沈弼(1977-1986)
79年至80年
第二次石油危機
升2倍,高見$6
80年3月
收購美國海豐銀行51%權益
跌6.4%,低見$3.59
81年3月
宣佈20供3,每股12元,4送1紅股
跌1.7%,見$5.71
1984年12月19日
中英聯合聲明簽署
無升跌,$5.04
浦偉士(1986-1998)
87年3月
宣佈8供1,每股7元,8送1紅股
升逾14%,高見$7.83
87年10月19日
87股災,港股停市4日
跌27%,報$6.74
87年12月
收購英國米特蘭銀行14.9%權益
升5.8%,高見$6.6
89年6月4日
六四事件
跌15%,報$6
91年4月2日
成立滙豐控股,8日在倫敦及香港掛牌
升8.5%,報$8.97
93年1月
滙控總部遷往倫敦
升逾13%,高見$20.8
97年7月至10月
亞洲金融風暴爆發
挫逾三成,低見$51.7
龐約翰(1998-2006)
99年2月22日
宣佈一拆三
跌5%,報$68.67
00年3月
科網泡沫爆破
升11%,見$94.5
02年10月8日
滙控入股平安保險10%股權
升0.3%,報$80
02年11月14日
收購美國HouseholdInternational
跌1.1%,報$86.75
03年2月至6月
沙士爆發
急升10%,高見$97
04年8月9日
17億美元入股交通銀行
跌0.4%,報$118.5
葛霖(2006-現在)
07年2月8日
滙控141年來首次發盈利警告
跌0.3%,報$140.2
07年8月
美國次按危機爆發
跌4.5%,低見$135.8
07年9月3日
提出收購韓國外換銀行五成權益
跌0.3%,報$139.5
07年10月15日
滙控股價創歷史新高
升2.4%,高見$153.5
08年9月15日
雷曼兄弟破產,引發金融海嘯
挫3.4%,報$118
09年3月2日
宣佈12供5,每股作價28元
挫18.8%,報$46.25
註:99年以前滙控的股價,是以一拆三拆細後計算。
資料來源:《蘋果》資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