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普通人感謝感恩 - 李怡

一個普通人感謝感恩 - 李怡

一位中年男子,請我在新出的書上,寫上他妹妹的名字作上款。他妹妹的名字也是「麗儀」。我心中一陣收縮。他看到我的神情,說「對不起。」我說:「沒關係,這是你妹妹的名字?」他點頭。我寫上了,手有點抖。
送書會只發了二十封信,結果來了許多人(有人估計有二百人),排了好長的隊,讓我有點慌亂。許多人送了咭片,也留下了信,甚至送了花,還有果仁。回到家,才有空把這些信拆看。在一位名叫羅世國的讀友信中寫道,讀我的(悼亡)文章,「是對我亡妹(麗儀)的一種寄念。明天(三月八日)正是麗儀逝世一周年,我會把自己收藏起來,細味我和麗儀往日生活的種種點滴。不論怎樣,我願永遠和你『感同身受』。」
麗儀這名字很普通,有人同名一點不奇怪。但我在書上寫上款時,沒有想到他妹妹為什麼沒有來,讀信後才知也是一段傷心事。難得兄妹情深。因為同名,我與他確有多一層的「感同身受」。只是不知他要如何處置這本書。
一些信講到自身的遭遇,使我覺得相比之下我的一生不僅不算坎坷,而且可稱順境了。張晶晶女士來信寫○三年她丈夫心臟病猝死,她開始不斷工作,經過三年多,才從傷痛中走出來,她叙說自己對人生的體會,充滿哲理,我原先以為自己懂得生死的道理,只不過發生在自己身上難以接受罷了。讀了她的信,再次悟到:人生哲理是探求不盡的。
有讀友拿來了十年前停刊的《九十年代》雜誌,有書法家寫來了條幅,有人拿了《九十年代》一位同事當年寫給他的結賬的信,要跟這位同事見個面。而她正好也來了。太多有心人了。我感謝感恩。我只是一個普通人。在我看來,你們給我的,比我給你們的多。這是實話,不是妄自菲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