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不相識之美國報紙記者打電話嚟,要求訪問講滙豐。左丁山為之愕然,問佢點解,記者報上名來,話係老闆(上司)編輯P吩咐嘅。咦,講起先至記得,與編輯P不曾見面。起碼有五至七年,仲以為佢已經奉調回國,在紐約返工㖭。既然係編輯P推介,唔見唔好意思,於是與呢位記者C見面。
問記者C做咗幾耐,佢話出道不久。香港父母,在多倫多出生長大,普林斯頓大學歷史系畢業,因為在普林斯頓學過普通話與中文簡體字,於是紐約方面派佢返香港做記者。識中文就有呢個好處,如果淨係講英文叻唔叻,普林斯頓多的是。記者小B同樣在多倫多長大,入讀芝加哥大學,但因為唔識中文,返到嚟香港就吃虧不少。另外有幾位世姪、世姪女自中一開始就到英國讀書,劍橋/牛津/LSE等學校畢業,但同樣寫讀中文好唔掂,考政府EO或AO一定肥佬,佢哋本是醒目叻人,有國際視野,言談勝過本地大學畢業生,無奈不識講廣東話,唔入得政府,今時今日,嘥料也。
記者C識得中文,本來是優點,但原來佢只識簡體字,左丁山畀本「香港金融史」之類書本佢睇,佢似乎睇唔明,有困難,即係話睇本地報紙唔多得啦,作為外國報紙記者,未嘗唔係有所損失。左丁山以為學中文要學繁體字,識繁體字,到大陸睇簡體字,十分容易上手,反之,在學校(例如漢基)學中文,只學簡體字,將來十分吃虧。奉勸一啲家長,如果你成日埋怨香港學校差,香港教育唔掂,你要將仔女送去英美澳加讀小學中學大學嘅話,唔該叫佢哋在外學好繁體字。
記者C不愧名校出身,名報訓練,問得有板有眼,可造之材也,多口問佢人工有幾多,原來係本地同行中文記者而又係年資相近者嘅兩倍,唔怪得對工作如此投入。記者C留下名片,立即打電話畀編輯P,編輯P話好鍾意香港,唔經唔覺已在港工作近二十年,相信以後唔會返美國,會在港退休,有佢在,佢張報紙寫香港問題,有時係十分到肉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