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美君在《我不賣身我賣子宮》這部替她拿下影后的電影裏,演一個在天台養雞的妓女。電影第一幕就是她在接客時忽然發現下大雨了,寧可拋下恩客下班趕回家,原來,是怕天台上的雞變成落湯雞。安排這個情節,我想是要通過劉美君重雞輕客,表現性工作者純真的一面。
無牌養雞,視雞為寵物,比養貓養狗更難能可貴。很多人為那隻困死在牆隙的「黑妹」傷懷,有的更在網誌上說為此哭將起來,有沒有人為待宰的雞流過一滴眼淚?當中的差別,是因為貓狗靈性較高,又能夠與人有一番感性的相處吧。
我們很容易說出貓貓狗狗的品種,但對於雞,除了羽毛的顏色、體積的大小,如果不是雞農,大概每隻雞都是一個模樣。
不,不是這樣的,貓狗雞我都養過。小時候我們住在老房子的天台,有個僭建的陽台,就養了五隻雞。每隻都為牠們起了名字,每隻都有不同個性,養熟了有感情,更能從牠們一個與往常有微少差別的步姿,看出牠們情緒出了問題,或是犯了甚麼病。
那時我與姊妹四人睡在一張鐵架床上,天亮時在夢中給牠們吵醒,我們會比賽誰能猜出哪一隻今天下了蛋,因為,我們能辨認出每位成員的啼聲,也聽得出下蛋後意滿志得的雞啼腔。我記得,其中有隻誤吞橡皮條後死去,我與妹妹都哭不成聲。
雞比貓狗更髒更難打理更難建立感情,而我們卻把牠們當做家庭成員,回想起來,非年少赤子心不能做到。因為飼養牠們一場,並沒有得到抱貓狗在懷中的感官快感;清理的排洩物的雙手,也是出於純真愛動物的心。那天那雞那情懷,不可能重來,不因為不合法,而是不合符經濟效率的原則;忙中偷閒,撫摸波斯貓柔順的毛比較划算,難得清閒時間,用來抹去新鮮雞蛋上的穢物?實在開玩笑,這個玩笑,在一去不回的時代中,可以笑出淚來。
逢星期五至日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