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它自己 - 邁克

尋找它自己 - 邁克

並不是因為這幾天被《小團圓》弄得昏頭轉向,無中生有疑神疑鬼:王若琳的確像少女張愛玲。在國際展貿中心的演唱會之前,我只見過唱片封套上的她,視覺印象糢糊。坐在台前第五排,懶得望巨型熒幕的特寫,所以直至她換上第二件搞怪歌衫,我才忽然醒悟熟悉感的來源──連那種罔顧潮流的奇裝異服,也彷彿拖着當年上海紅作家在法租界的身影。偏偏還要高瘦,整個地與環境格格不入,手腳放在什麼地方都有點不對。
散場後甘生不忿我沒有聽過她翻唱王菲的《等等》,傳來YouTube的《康熙來了》片段,更加覺得像。不是眼耳口鼻從一個面龐搬到另一個面龐,而是氣質神氣似曾相識,倔強佶傲之中帶着靦腆,教人立刻想起《天才夢》的自畫像:「我是一個古怪的女孩,自小被目為天才,除了發展我的天才外別無生存的目標。」
假如你有上YouTube的習慣,必定明白我為什麼會在電腦前,點擊了一首歌又一首歌,到凌晨兩點才不情不願上床。她那些自拍的片段,夜深人靜坐在床上彈吉他唱口水歌,簡直演繹了祖師奶奶筆下的非凡境界:「在沒有人與人交接的場合,我充滿了生命的歡悅。」唱安迪威廉斯的《月河》,唱貓史提芬斯的《月影》,浸在別人的月色中夢遊,活脫脫「每一個蝴蝶都是從前的一朵花的鬼魂,回來尋找它自己」。最好的是《我只在乎你》,完全洗褪鄧麗君原曲的脂粉氣,一字一句刻骨銘心,聽得我欲哭無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