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滙豐董事局及管理層做事如此光明磊落,就更覺得拿一點錢供多一點滙豐股票是值得的,至少不會所託非人。
為甚麼說滙豐高層光明磊落、童叟無欺呢?
因為他們堅持在公佈業績後,在公佈過去一年的營運數據,在公佈調整派息後才宣佈供股。這樣下來,原有股東便可以充份掌握公司的現況、處境,再決定是否供股。
像這種先提供充足資料再讓股東自行決定的做法不是光明磊落、童叟無欺嗎?
滙豐管理層其實大可不必這樣做。兩個月前滙豐未公佈業績前已有不少投資銀行鼓勵、推動銀行供股集資,當時滙豐股價較高,供股價即使在折讓後也比廿八元高得多。若果當時滙豐宣佈供股集資,相信大部份股東仍會選擇供股,因為誰也想不到滙豐的業績會出現如此大幅的倒退,而股東將要為供股付出高昂的代價。
現在滙豐把整盤數攤開再要求股東加碼投資,有閒錢的沒閒錢的,看好的看淡的都可以在掌握充足資料後自行下決定是否加注。這樣的做法不是坦蕩蕩得很嗎?
事實上像滙豐這樣老實、公道的大企業實在少之又少。很多財團企業總是先人為的推高股價再供股集資,令股東高價接貨然後長期坐艇,揸也不是,沽也不是。有些財團則愛設下財技陷阱,一時把部份資產分拆上市谷高股價,一時又把它們私有化,令公司的業績帳目永遠模糊不清;小股東根本不知道公司營運成績如何,根本看不出管理層有沒有為股東創造價值。
跟這些視股東如提款機,視股東如呆瓜的企業相比,投資在滙豐身上還是比較放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