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即時禁歐化藥物 衞署受質疑

未即時禁歐化藥物 衞署受質疑

【本報訊】生產含有毛霉菌別嘌醇的歐化藥業是本港數一數二的大藥廠,生產700多隻藥物,但衞生署昨日只呼籲市民停服該別嘌醇藥物,歐化生產的其他藥物,當局卻繼續使用。有藥劑師不排除其他藥物也受污染,認為應即時全面停用該藥廠的所有藥物。事件也揭示當局對藥廠監管不足。

其他藥物或受污染

現時公立醫院採用歐化藥業生產的41種藥物。衞生署署長林秉恩表示,已派員到該藥廠在環境、生產線及藥物層面抽取樣本化驗,並下令全面消毒藥廠,因為很多時藥廠污染局限在某一批次藥物,其他批次的藥未必有事,故等待一至兩日有化驗結果後,才決定如何處理其他藥物。
不過,香港醫院藥劑師學會秘書蘇耀華表示,若藥廠的生產線、通風口或員工衞生有問題,與別嘌醇同一條生產線或同一段時間生產的藥物,也可能受污染,衞生署現時應該全面停用歐化所有藥物,直至查明污染原因為止。「每間藥廠都紀錄咩時間生產咩藥,好易查到。」歐化生產的藥物可由其他藥廠藥物代替,不需擔心缺貨。
該會藥物教育資源中心總監崔俊明表示,衞生署對藥廠不足監管,化驗藥物時只着眼化學成份,沒有化驗是否含細菌,「食環署都會抽食物嚟驗吓,就咁巡查睇唔到藥物有冇菌。」

不需證明有否含菌

有藥劑師估計,歐化所生產的別嘌醇遠低於原廠價格,相差逾10倍。醫管局標書採價低者得,藥廠提交的標書首要證明藥物的化學成份,並要有公證行的證明,但不需證明有否含菌,藥廠本身也不會化驗原材料的衞生情況。據悉,醫管局一年前開始向歐化購買別嘌醇;別嘌醇1988年在港註冊。
歐化藥業有22年歷史,有藥劑業人士指,歐化是本港首批獲衞生署頒發GMP「優良藥品生產管理規範」的藥廠之一,近10年在本港非專利藥市場有很高的佔有率,近兩至三年曾被大財團收購。
歐化產品以「飛鷹活絡油」最著名,擁有過百員工,董事之一的岑廣業是藥劑師(46歲),曾出任上市公司康健國際的副主席,也曾任創新科技發展委員會生物科技項目評審委員會成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