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不過是回顧歷史的道具 - 林夕

只不過是回顧歷史的道具 - 林夕

喜歡逛博物館的人,不一定都是傳聞中的集郵女星——看文物,也要看到全套才遂願;十二隻一套的康熙鬥彩小瓷杯,缺了一兩隻,也算是見識了清代皇室瓷器製作高峰期的藝術成就了。
圓明園十二個銅首,也毋須要勉強團圓。失散了那麼多年,即使回歸到中國,假如不能放在圓明園遺址,重新擺陣,按時辰噴水,讓人感受到當年亁隆私人花園是何等奢華,那幾個銅首隔着玻璃供人觀看,全套與散裝也是一樣,一樣的沒看頭。
已回流的幾個獸頭,也不過是放在國內,不時展覽給普羅大眾見識見識一下,鼠首兔首經這麼一鬧,大家雖然沒有實物可慢慢觀賞,也從新聞中走馬看花地看過一下,一下就夠了。如果不是文物專家,沒有足夠的眼光與學問,在博物館看這些展品,也不過是走馬看花,看完嘩嘩嘩幾聲便完事了,就算有興致也沒有機會對牢一件國之重寶,拿放大鏡研究個仔細。
雖說看實物,比起從紀錄片、網上圖片及專色印刷的圖片看,光度偏差很大,但真那麼想看,與其專門排隊看,不如隨便買本故宮藏品鑑賞圖集,在一個清閒的夜晚,泡一壺上好鐵觀音,邊看國寶邊品茶就夠了。
看文物有兩種心態,一是開眼界,一是開了眼界後研究研究。文物也可分為兩種,一是背後的歷史意義,一是本身的藝術價值。十二生肖銅首的價值,不過因一場戰爭而給抬高了價格,要回顧歷史,瞄幾眼這幾件道具,不及看清史那麼有意思。至於藝術性,這批銅塑水份之高,不提也罷。聖羅蘭伉儷當年購入之後,曾長期擺放在大廳中當裝飾品,如果不是為了擁有與炫耀,連他們的眼光品味,都值得置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