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阿嬌、陳冠希相比,在不雅照事件中一直沉默的張栢芝原來最聰明,翻身的招數也最利落高明。
一個看似訪問實情是單方面放料及指控陳冠希的節目幾乎贏盡同情,令張栢芝的形象大幅好轉。往下來張栢芝重新開展演藝事業的阻力肯定較少,肯定不會像阿嬌那樣處處碰壁。日後再有藝人碰上麻煩事或醜聞,他們大可效法張栢芝那樣找一家友好的電視台,一個友好的主持人幫幫忙,弄一個盡訴心中情的「訪問」,這樣既可盡情解畫或控訴他人,又不用擔心主持人在敏感問題上窮追猛打。
張栢芝接受訪問的確令她自己的形象大為改善,但對不雅照片風波這件事來說,她的回應卻令事件的是非更混淆不清,道理更不明不白。
「鄰居」高慧然說得好,張栢芝是如假包換的受害者。她的私人照片被人偷走然後放上互聯網上廣泛流傳,令她的私隱受到嚴重的侵害,令她自己及家人朋友受到無理的公審,令她的演藝事業大受打擊。若果這樣的人還不算是受害者,那誰算是受害者呢?
張栢芝不敢自稱是受害者更助長不少奇談歪論。有的人認為張的做法等於承認公眾有權追究、審查藝人的道德及私人行為,甚至最隱密的私人空間也有權侵害及揭露。對這些人來說,既然連受害者也不敢自認受害,反而自比犯人,這只能更證明偷窺無罪,侵犯私隱有理!
可是,拿受害者言不由衷的證詞加罪於受害者是野蠻的做法。反右、文革期間大量知識份子就被逼自認自己是右派、反革命、階級敵人,然後寫進檔案中,成為長期寃案!一個自由開放的社會怎能用上同樣的邏輯呢?
藝人淫照風波的罪魁禍首是偷竊他人私人照片及把照片肆意發佈的人,是那些粗暴侵犯他人私隱的人;張栢芝、其他女藝人,以至陳冠希都是受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