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剋星猩紅熱四年增八成<br>初期病徵喉痛 遲醫治可致命

兒童剋星猩紅熱四年增八成
初期病徵喉痛 遲醫治可致命

【本報訊】專襲兒童的猩紅熱發病人數近年有上升趨勢。衞生防護中心發現,去年猩紅熱個案達235宗,四年勁升八成。猩紅熱的典型徵狀包括「沙紙疹」及「草莓舌」,有醫生警告,猩紅熱嚴重可致命,但家長容易忽略喉嚨痛等初期病徵,導致延誤診治。若果子女發高燒,加上咽喉含膿,應盡快求醫。 記者:白琳

衞生防護中心最新一期《傳染病直擊》發表猩紅熱(scarletfever)回顧報告,本港去年錄得235宗猩紅熱,比04年的125宗升逾八成。去年七成個案集中在1至7月,整體患者的年齡中位數僅6歲,12歲以下的兒童佔96%。除了一對家人雙雙染病,其他個案均沒有關連。
68%猩紅熱個案須入院留醫,住院日數中位數為3天,最長的個案達24天,沒有死亡個案。43%個案的咽喉或傷口分泌物經測試證實感染甲型鏈球菌。
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助理教授黃世賢表示,04年本港每100名1至19歲的市民,有0.09人患猩紅熱,08年升至0.176人,增幅近一倍,但原因不明。由於甲型鏈球菌經呼吸道分泌物傳播,兒童容易在學校等密集環境感染,外國學校曾因此爆發猩紅熱。
猩紅熱是呼吸道或皮膚感染的併發症,主要由甲型鏈球菌引起,潛服期為12小時至5天,此菌在體內釋放的紅疹毒素(erythrogenictoxin),導致皮膚出疹,患處觸感如沙紙、輕按皮疹會變白;舌頭也會滿佈紅點,狀似士多啤梨,俗稱「草莓舌」。黃世賢指出,猩紅熱初期病徵為喉嚨痛及咽喉發炎,家長容易忽略子女的病徵而延醫。若果子女發高燒,加上咽喉含膿,「望入去喉嚨椗兩邊紅腫,表面有黃黃哋嘅嘢」,即可能是猩紅熱,應盡快求醫。

服抗生素治療

他又指,甲型鏈球菌感染除了導致猩紅熱,也可能同時伴隨皮膚感染,輕則有膿瘡或患上蜂窩組織炎,重則有可能壞死性筋膜炎而致命,但較罕見。
中文大學兒科學系副教授韓錦倫指出,大部份猩紅熱個案病徵輕微,服用一般抗生素已可治癒,「𠵱家啲家長好多時矯枉過正,唔鍾意小朋友食抗生素,但係呢啲病真係有需要,早啲食藥就容易醫,唔使入醫院。」預防方法主要為保持個人衞生及空氣流通。

甲型鏈球菌

猩紅熱常見病徵

.發燒
.皮膚出疹,質感如沙紙
.舌頭現紅點(俗稱草莓舌,圖)
.脫皮
.喉嚨痛
資料來源:《傳染病直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