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些朋友指,城中的富豪們紛紛參與滙控(005)供股的分包銷商,可視為利好因素云云。惟筆者感到,人家的情況與一般小投資者應否供股是兩回事,不宜混為一談!
一般小投資者若希望參與供股,首先他們必須持有滙控的股份,否則便不能供股。故此假若並沒有滙控股份的朋友,便須先行從市場購入12股滙控,再以每股28元供5股。
以昨日滙控的收市價44.20元計算,購入12股再以28元供5股,即最後合共取得17股滙控,在未包括佣金及其他費用,投資者取得這17股的每股平均成本是39.435元。故此,一般沒有滙控的朋友,若希望參與供股,其每股成本便為39.435元,而不是28元。
至於參與供股的包銷商,根據UnderwritingAgreement,他們須以供股價每股28元購入尚未獲股東供股的股份,故此,富豪們由包銷而購入的滙控,其每股成本便為28元(不包括獲得的分包銷費及其他)。
從上述可見,富豪們與一般小投資者是處於兩個不同的境界,小投資者的打和位是39.435元(假設以每股44.20元購入),而參與分包銷的富豪們看好的是28元之滙控,兩者差別極大。所以他們的看好並非一般小投資者之看好,大家有很大分別,不宜混為一談。
剛巧找到一些有趣的供股資料,不妨跟大家一談。有研究顯示,越大型之供股集資行動,其結果越佳(Thebiggertherightsissue,thebetter),這次滙控之供股,應稱得上是大型吧。
新世界食正大牛市
此外,由1989至1994年間之研究顯示,當經濟開始出現一些復蘇迹象時,其間進行之供股,往往是一個買入訊號。講到此情況,筆者即時想起的是新世界發展(017)。
在2004年2月沙士發生後翌年,新世界進行5供2,每股供股價5.40元來供股集資。在供股集資後,股價雖然一度回落,但最終亦能輾轉上升,2007年更升至31元高位,較供股價高逾5倍,直至近期金融大海嘯才重返供股水平。
由新世界這一例子來看,在經濟開始復蘇、出現曙光時進行供股,不失為一個不俗之買入機會。
在整個供股過程,往往會餘下一些股份是沒有獲投資者供股的,正如去年渣打供股反應極佳,獲得96.95%股東接納供股,餘下1400多萬股由包銷商配售。可見,在一個巨型的供股行動,最後亦較大機會餘下一些沒有人供的股份,可以分派給機構投資者包銷認購,既然如此,他們又何須現在入市支撐股價?
作者譚紹興為證監會持牌人士,目前持有滙控(005)。
電郵: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