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風景線:兩岸簽經濟協定引發風暴 - 卜大中

台灣風景線:兩岸簽經濟協定引發風暴 - 卜大中

卜大中
台灣《蘋果日報》總主筆

馬總統治下被國內外人士批評為民主倒退,馬很不以為然,可是馬上就有現成的例子。馬表示,兩岸「綜合性經濟合作協定」(ComprehensiveEconomicCooperationAgreement,CECA)簽訂後自動生效才送立法院審議,立即引起國、民兩黨的批評。從民主角度看,這毫無疑問是倒退。
馬政府聲稱與中國簽訂CECA已勢在必行;而民進黨則強烈反對,揚言不惜走上街頭也要阻止。對於這場即將來臨的風暴,很諷刺的是民間反應微弱,原因無他,而是百姓根本不了解朝野在吵些甚麼?馬政府沒有向人民解釋清楚甚麼是CECA,對台灣利弊如何?權利義務有哪些?人民還不懂,就硬要上馬,是很不負責任的態度。
簡單來說,CECA是和中國簽訂的類似自由貿易協定的契約,使雙方都降低關稅,使得商品、人員、資金、勞務自由流通,逐步達成服務貿易自由化、建立開放和競爭的投資機制,以及爭端解決機制等。
馬政府提出必須簽訂CECA的理由如下:一、可幫助度過金融海嘯。二、避免遭東協十國加一(中國)或加三(中、日、韓)的邊緣化命運。三、東協加一明年上路,台灣每年輸出中國的商品,將要比東協國家多付約百分之十的關稅;若中韓簽訂自由貿易協定,台灣處於更不利的位置。這些都將迫使產業外移。四、以台灣為主權體的思維來簽署,不會港澳化,也不會違反政府一貫的「不統,不獨,不武」的政策。五、簽此協定是馬英九競選時的政見,既受多數選民認可,理應實踐諾言。

我們的質疑是:一、以世貿組織(WTO)允許會員簽訂自由貿易協定最慢十年內執行完成為例,CECA的功能範圍更大,來不及解決此次金融海嘯。二、CECA不必然讓台灣連結東協加一或加三,台灣並非與東協簽,而是與中國簽,況且東協與台灣輸入中國市場的商品是不同的類型與等級,彼此競爭性小。三、CECA只考慮對大企業的利益,沒有考慮農產、養殖、服務業的生死。簽約後,中方要求農牧、養殖、製造業、勞力甚至服務貿易進口台灣,台灣最後的經濟利基也完全淪陷,失業率大增,怎麼辦?馬說,不會讓中國農產品和勞工進口,那就違反WTO和CECA的精神與規定,怎可能沒有互惠只單方面有利台灣?四、東協加三是根據二○○五年的吉隆坡宣言,簽署的是中國總理、日本首相、南韓總統,代表主權國;中國若不由溫總理和馬總統或劉院長簽署,而由兩會來簽,不是把台灣港澳化的象徵嗎?
民進黨反對CECA最激烈的理由是喪失主權以及台灣港澳化。我們的質疑是:在草約內容還沒出台前,怎麼知道主權必然喪失?可見兩黨對此約的本質都沒有深刻的研究。馬總統若一意孤行,干犯眾怒堅持先簽約後審議,保證引爆社會激烈對抗。在民主國家,總統或總理一定要多費唇舌說服國會和輿論;若國會杯葛,則訴諸直接民意,或舉行公投,沒有領導人敢於先斬後奏,硬把生米煮成鍋粑的。
先生效後審議,是霸王硬上弓,反而讓人民懷疑政府做賊心虛,是不是在主權上作了讓步?是不是對國人的重大權益作了犧牲?是不是對國內產業作出背叛?國民黨在立院是超級多數,怕甚麼呢?其實,這麼惹爭議的重大議題是應該要經過人民公投的。馬總統害怕公投就算了,連立法院都想避過,民主沒有倒退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