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團圓》裏令我最意外的,倒不是情色滿瀉的床笫之樂,而是女主角九莉在海外墮胎,都已經四個月大了,她還是堅持不要把孩子生下來,即使經濟條件好,有人帶孩子,她都不要。就當九莉是張愛玲,張老早決心不要孩子,怕的是生出來是向她討債的,她跟母親關係向來不好,怕的是報應。
但懷胎都四個月,才決心打掉,既粗心也狠心。幾經辛苦找來醫生願意偷偷替她做手術,過後掉在馬桶隨水沖走的是一個男胎。
我(還)沒有懷孕的經驗,但有些朋友曾經墮胎。原因有自願(時機不合、不想要孩子等等),也有的是非自願,總之都是一種身心傷殘的經驗與記憶。說故事的人,從來不曾忘記,那像幽靈一樣揮之不去的小小生命體。女生之痛,每月的生理期已經夠磨人,跟男人說,他們永遠無法明白,男女是不可能平等。
在性事方面,在進入與抽離之間,對於一個女人來說,不是一個器官的反應那麼簡單。當然有些女人可以無動於衷(其實是千帆過盡,萬念俱灰),但對大多數女人來說,那是靈與慾的交纏,假若對象是真愛的人,更是刻骨銘心。
因為張愛玲這麼一寫,我倒覺得她也不過是尋常女人一個,就跟她或她或她一樣,只是那個時代,兵荒馬亂,又沒可付託的,財政緊絀,心慌得很。
就不多寫了,免得壞了其他普通讀者的興致,畢竟閱讀也是很私密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