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友Blog:危機處處東歐形勢勿輕視 - 邱古奇

炒友Blog:危機處處東歐形勢勿輕視 - 邱古奇

昨日全城焦點都放在滙控(005)及恒生(011)業績,雖然公佈前有關供股消息已廣泛流傳,但落實供股仍然令市場有憂慮,加上滙控與恒生業績都差強人意,市場氣氛進一步轉差。港股勁跌近500點,期指更大低水224點,以目前恒指基數,跌幅算相當驚人,恒指去年11月低位11815難免受到考驗。
滙控結束美國滙豐融資消費貸款業務,若早在一年前進行的話,滙控股東們的噩夢便不會延至今時今日,炒股要止蝕,有時業務更要果斷執行止蝕,不能無了期等待,盼好運忽然降臨,滙控管理層買了今次教訓,股東們卻要支付昂貴的學費。
金融海嘯發展至今,企業業績可能引發新一輪餘波,為股市帶來衝擊,至於經濟層面,新興市場可能是一個計時炸彈。評級機構穆迪早前指出,東歐金融風險頻臨爆發,將為西歐銀行界帶來嚴重後果。
東歐經濟近年突飛猛進,但由於仍處起步階段,金融體系仍未完善,財力薄弱。去年9月金融海嘯之後,部份東歐國家紛紛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求助,IMF已向匈牙利、烏克蘭、拉脫維亞、塞爾維亞與白俄羅斯五國借出逾350億美元,企圖避過國家違約的命運,而IMF亦預警會有第二批國家向IMF尋求協助。

可能拖累西歐銀行

眾所周知,由97年亞洲國家以至去年北歐國家冰島,受IMF協助之後只會令國家被迫以緊縮開支、大幅加息等手段應付赤字,結果是國家經濟底子更弱,不少東歐國家近年大舉吸收西歐國家的直接投資,若東歐陸續有國家出事,西歐國家縱是底子雄厚,亦會被嚴重拖累。
事實上,東歐國家普遍都存在外滙儲備不足、外債偏高的問題。外儲一般只佔GDP兩成,僅可覆蓋大概5個月的入口金額,相反外債佔GDP可高逾一倍,外儲僅足夠應付兩成至五成的外債。一旦有國家出現違約,當地發行的債券便可能遭大量拋售,後果非常可怕。東歐市場開放後,未真正經歷金融風暴考驗,炒友宜密切留意當地局勢。

歐元滙價左右思捷

思捷環球(330)是股價直接受歐元滙價左右的股份之一,近期股價相對大市強勢,近幾個月在40元附近窄幅上落。不過MACD已出現熊差距,若跌穿橫行區低位35.70元,恐怕會出現新一輪跌勢,現階段入市炒股,的確是危機重重。
邱古奇
電郵:mailto:[email protected]
Blog: http://yaukk.blogspo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