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災陰霾 影響內分泌失調<br>北川孕婦紛流產

震災陰霾 影響內分泌失調
北川孕婦紛流產

四川大地震已過去9個月,不少在地震中喪失子女的母親再次懷孕,希望以新生命帶他們走出陰霾。可是,重災區北川縣卻有最少一成孕婦的胎兒突然夭折,原因不明,有內地醫生指孕婦流產與心理過份緊張有關,本港醫生則懷疑是地震後水源不潔、醫療設備缺乏等因素所致。

北川婦人何雲芳(33歲)在地震中失去6歲大兒子,去年10月她再次懷孕。懷孕後她與老爺奶奶同住,早上吃蛋、晚上喝湯,確保營養足夠,比生第一胎時更緊張。可是,上月中她到醫院檢查時證實,胎兒已經死亡。
她到大醫院檢查也查不出原因,但發現不少近期懷孕的婦人都流產。北川縣計生局的統計顯示,在51名孕婦中,有3人已出現流產,但未包括何雲芳及她知道的個案。
在縣計生局工作的王衞莉(35歲)也是再次懷孕後流產的孕婦,她說每次與再生育的婦人談及大家失去的兒女時,情緒都控制不了:「就像在沒有癒合的傷口上撕開傷疤,牽引着埋伏心底的疼痛。」王又稱準媽媽都很擔心嬰兒出生後的撫養問題。
成都市婦幼保健院副主任醫生邱波說,孕婦心理過份緊張,會導致神經功能和內分泌功能失調,過多顧慮和擔心,對懷孕安全影響很大。

有北川縣母親表示擔心寶寶的未來。
互聯網

港醫生:疑因水源不潔

本港仁安醫院婦產科部門主管余啓文醫生表示,香港平均每一千名胎兒有7人夭折,因此北川縣夭折率極高,但孕婦心理狀況不會直接引致胎死腹中,估計涉及複雜因素,例如地震後水源不潔、醫療設備不足等。
余稱孕婦應保持心情開朗,但懷孕本身壓力已不小,若要面對環境變化、親人遇難等,要保持開朗不易,應配合各方專家,就每個個案作輔導。他建議婦女懷孕前應先與家庭醫生商量。
四川《天府早報》

話你知:喪子女家庭可再生育

四川大地震後,當局容許「有成員傷亡家庭再生育」,不少失去子女的家庭都再次懷孕,本月將出現新生嬰兒潮,其中來自崇州的孕婦,上月中搶閘誕下首名「震後再生寶寶」。
重災區北川縣計生局的統計顯示,當地約有1,200家庭需要再生育,其中一半家庭在地震中失去獨生子女。根據政策,孕婦可到指定醫院免費接受「再生育全程服務」。
大部份再生育寶寶的預產期都在本月,料會出現新生嬰兒潮,而首名震後再生寶寶已在上月14日在崇州出生,是個重3.6公斤(7.9磅)的男嬰。寶寶父母的19歲女兒原準備入大學,但在地震中遇難,災後夫婦不懼40歲高齡再次懷孕。

首名震後再生育寶寶上月14日在崇州市誕生。
互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