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服用多種類似藥物

避免服用多種類似藥物

【本報訊】傷風咳藥成份中,以抗組織胺的副作用較嚴重,更可導致死亡。去年3歲女童何寶宜感染流感後死亡,事後發現她曾獲醫生處方四種抗組織胺藥物。註冊藥劑師指出,具有收鼻水功效的抗組織胺可引致心律不正,導致死亡,建議市民不要同時服用兩種或以上含該成份的藥物。
3歲女童何寶宜去年感染流感後死亡,負責調查兒童疑染流感後死亡的專家小組發現,她曾獲私家醫生處方六種藥物,包括四種抗組織胺藥物,另有止咳、收鼻水及止嘔藥。

流感女童 心律不正致死

專家小組懷疑女童服用多種性質相類的藥物,促發心律不正而死亡。不過專家小組主席袁國勇否認個案是「食藥食死人」,只強調一般情況下,市民應避免服用多種類似藥物。
香港醫院藥劑師學會藥物教育資源中心教育總監崔俊明指,抗組織胺可收鼻水、止噴嚏及防敏感,一般傷風咳成藥均含該成份,但過量服食可引致心律不正,導致死亡。他指,「過量」定義因人而異,沒一定標準,建議市民購買成藥時向藥劑師查詢。市民向私家醫生求診時,也會被處方多種藥物。崔俊明指,部份處方藥物亦含抗組織胺,一般不建議市民同時服用多於五種藥物,或同時服食兩種或以上含抗組織胺藥物,以避免服食過量,從而減低引致心律不正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