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流文化2:只愛舊區 非主流

潮流文化2:只愛舊區 非主流

KIMLAI吾家也在歌賦街

「你不覺得這裏像離島、像赤柱嗎?有獨特的舊區感覺。」阿Kim就憑這一點,賠上10年在各大珠寶商如PinkBox、金至尊等的工作經驗自立門戶,「過去做過太多商業味道重的設計,並不開心,在這裏可以放膽一點,做非主流的創作。」開業三個月,當然有穩陣的產品出售,但原來來這裏的客人要求也不同,「雖然只有三成是本地客,但他們都是一群買開Tiffany&Co.等名牌珠寶的人,經濟差了反而更有心機去找些特別而便宜的首飾。基於生活指數不同,外國遊客就買得更爽手。」家就在歌賦街附近,阿Kim希望這裏繼續保持現有的舊區氣息:「朋友都叮囑我,要開分店就要找大商場,我希望下個目標是天后區,這裏留給新設計師打天下吧。」

位於安和里剛剛裝修完成的新樓宇,全幢黃色甚有格調。

隨意一間Gallery的門前,也自成一道歌賦街的風景。

其實這一帶有很多地方隨意讓遊人坐下,商場何來有這種「服務」!

「印刷街」的前身還留有證據,不過還可以坐鎮多久?

■這裏既是Kim的舖面,也是他的辦公室、實驗室。

■Attention一套四隻戒指$1,800

■做珠寶設計,如何Display製成品好重要,Kim說最緊要有時間給他單對單跟客人講故事,此系列由古人找尋水源的DiviningRods啓發,寓意找尋最愛。

■Kim在英國留學時的作品,製作難度甚高的燒青胸針$52,000/個。

KIMLAI(25456388)
中環歌賦街49-51號地下

galleryEXIT畫廊為了年輕人

由荷李活道開始,不少畫廊也開始漸漸進駐中、上環。但始終講到靜,歌賦街一帶就像未被發掘的樂土。閒時有阿伯在踢毽子、小孩子作弄鄰居,也有在中環上班的年輕人,排隊享用平靚正的九記牛腩……很有人情味。在紐約MaxProtetch畫廊工作三年的Aenon,去年年尾就決定辦一家畫廊,專揀八十年代出世的新世代藝術家,為舊區添生氣。他會去到各大學的藝術系認識學生,向有潛質、有創意,非模仿大師畫風的畢業生邀畫,也有不少中國南方藝術家的作品。有趣的是,這裏的畫標明實價,「我的目標是推廣藝術到香港的年輕一輩,這裏固然有不少藝術界人士會行,但也有不少誤打誤撞或在附近上班的年輕人,他們對藝術未必太有認識,寫明價錢,是讓他們明白藝術價值的一個方法。同時又可以讓他們了解,當藝術家也是可發展的行業。」Aenon亦不忘補充一句:「想賺錢,炒賣先會發達!」

■一貫畫廊的簡約裝修,現正舉辦名為「傷花怒放」的主題展覽。

■畫廊現時由Aenon(右)和Doris打理,隨時為你解畫。

■galleryEXIT內所放置的畫,不少來自中國內地。

galleryEXIT(25411299)
中環善慶街1號地下

AOC1961眼鏡店暫時換畫

AOC1961眼鏡公司前身是亞細亞眼鏡,原本屬於一位經營了40多年的眼鏡愛好者鄭魏生,年輕的創作人Martin愛好收藏古董眼鏡,兩位年紀相差半世紀的男人因而成為好友,直至鄭先生因病退休Martin接手這門生意,更想出以藝術和眼鏡店來Crossover。近日眼鏡舖的貨品全數放在OnPedder擺Pop-upStore,舖面就換上由十來歲小朋友創作的藝術品,無論在商品銷售與公司形象都達到雙贏。「我視眼鏡為藝術品,而這一區就正好是新與舊、中與西文化的交滙點。一些預計到的客人就是從事時裝、創作的,他們很了解自己的風格。但搞了這個小型展覽後,很多街坊接小朋友放學時也會好奇走進來看,也有學校帶學生來這一區參觀。」Martin細心查探這一區,感覺就是每間舖也有自己的主題,專門且有自我風格。商業難得與休閒感覺並存,Martin說此後會不定時在眼鏡店搞展覽,各位請定期Checkitout!

■竟然可以將整間眼鏡店改頭換面成為兒童作品展覽場地,AOC,勁!

■用眼鏡作為CardHolder,非常夠格。

■意大利製Mystere眼鏡$1,680

AOC1961(28155799)
中環鴨巴甸街11號B中山樓地下

OnPedder(21183489)
中環畢打街20號地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