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市風雲:基金入貨 樓巿有難 - 劉祥發

樓市風雲:基金入貨 樓巿有難 - 劉祥發

過去一段日子,由熱錢組成的基金不斷在世界各地投資,其中港澳地區的房地產巿場可能由於知名度高,升幅快,遂成為外資入巿對象,不過外資入巿,真的可帶起整個樓巿?
零六年期間,冰島基金突然在澳門出現,購入由信德發展的新口岸壹號湖畔其中一幢住宅,平均呎價約4400元,熟悉當地樓巿的投資者都知道,這樣的呎價離樓巿見頂不遠。而去年9月底,長江實業宣佈,將興建中位於西半山干德道及九龍塘廣播道的豪宅項目,以總金額25億元,售予美國一個退休基金。
金融海嘯後,冰島陷破產危機,該基金購入的物業,現時有價無巿,至於那個美國退休基金,不只要面對美國國內的信貸危機,同時亦要為將來拆售或出租有關物業而苦惱,畢竟最近多月以來,該等住宅樓價已下調三成多,兼且跌勢尚未停止。

外資生手易撈油水

對本地發展商而言,外資入巿,正是「出巿」的好時機。從賣樓角度出發,發展商肯整幢出售興建中的物業,意味散賣難度高,既然這樣賣樓無保障,整批賣給不熟行情的外資,真是何樂而不為,事實證明這兩個交易,贏家都不是外資。
從這兩個例子分析,外資基金入巿購買港澳區住宅物業時,明顯是「出巿」信號。事實上,樓巿周期各地不同,當外資由一些滯後數據發現本地樓巿有可為時,最新的巿況其實可能已變,就此入巿,損失可以很慘重。
劉祥發
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