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手機短訊互通訊息十分普遍,惟須小心勿胡亂回覆短訊,隨時招致金錢損失。有使用儲值卡的手機用戶不慎回覆一個短訊後,儲值卡餘款不翼而飛,前後兩次充值情況依舊。經向網絡供應商了解,才得知回覆了一間提供網絡資訊公司的短訊,等同登記服務,每發出一個短訊收費2元,事主直斥情況等同搶錢。
讀者郭先生去年12月為其中國移動儲值卡充值60多元,1小時後正欲使用,竟發現儲值額變回零。郭感奇怪,再次增值50多元後結果餘額仍不翼而飛。「我完全唔知乜事,向中國移動投訴,職員話我回覆咗個由INTERCHAN公司嘅推銷短訊,所以佢哋(INTERCHAN)畀番啲遊戲資訊我喎,每個收兩蚊。咁我問佢即係總共要幾錢,佢話唔知,問佢點取消,就畀咗個電話我叫我自己打去問!」
中移動錢照收懶理投訴
郭遂向曾使用該儲值卡的女兒查問,發現確有回覆有關短訊(見圖),事後也有收到一些不知名短訊,但沒細看已刪除。郭遂根據中國移動職員指示撥打電話欲取消服務,惟傳來一段錄音,要求他使用手提電話致電。「冇理由咁奇怪叫人用手提電話打去,已經畀佢搞到張儲值卡變無底深潭,仲敢試咩!」
事後郭先生再向中國移動要求協助,惟職員聲稱該公司只為「中間人」,無法提供進一步協助,更指有不少客人遇上類似情況,撥打該號碼已能解決問題。郭怒氣冲冲道:「我係佢個客嚟,𠵱家俾人屈錢竟然話唔關佢事?咁佢哋又收我錢?咁佢SEND一萬個短訊過嚟我咪要畀二萬蚊?」
有關公司熱線沒有回音
本報接獲郭先生投訴後,即向中國移動方面了解,該公司表示,僅接獲郭先生一個投訴個案,而且已向INTERCHAN方面了解,證實用量正確無誤,並表示未能限制個別客戶透過其流動電話登記使用由個別內容供應商所提供之服務。
本報曾嘗試聯絡INTERCHAN公司,惟致電該公司網站提供的客戶服務熱線,傳來電話錄音,只能輸入電話號碼等待對方回覆,惟一直沒有回音。記者遂以電郵轉介郭先生的投訴,至截稿仍未有回覆。此外,本報曾要求中國移動提供與INTERCHAN直接聯絡的方法,惟被拒絕,只稱已要求INTERCHAN與郭先生直接溝通。本報及後聯絡郭先生,他表示為免被胡亂扣款,已放棄使用該張中國移動電話卡。
個案編號:1217008
律師意見:供應商有責任跟進
律師梁永鏗直指,該INTERCHAN公司手法「離譜」,如同將消費者錢庫打開,「想攞幾多就幾多」。梁又批評,事件中除了服務內容供應商有責任,提供電話卡服務的中國移動也責無旁貸。「既然中國移動代INTERCHAN收錢,喺電話卡扣數,就有責任向客戶解釋收費詳情,幫客戶解決收費上嘅問題。」
醒目貼士:防掠水短訊招數
1〉收到短訊,切勿隨便發送回覆
2〉留意賬單,查看有否徵收附加費用
3〉發現不合理短訊收費,立即聯絡電訊公司
4〉致電電訊管理局「拒收信息登記冊」進行登記(電話:1835000),表明拒收商業電子信息
社會服務
報料熱線:29290000
社會服務熱線:29908288
蘋果日報慈善基金:29908688
傳真:37112468
網上捐款: http://charity.atnext.com/donate
各類表格: http://charity.atnext.com/forms
電郵:mailto:[email protected]
匿名投訴恕不處理。一經投訴,本報保留刊登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