坊間很多兒童演藝戲劇課程,讓無數父母及小孩發發明星夢。但他們卻沒想到戲劇也可以是正規教育的一部份,還佔着重要的地位。海怡寶血小學打破戲劇只是附屬的傳統,將戲劇納入正規課程,然校方亦非為培育明日之星,而是要傳達關懷和愛。
記者:林佩婷
攝影:楊錦文
課外活動變正規課堂
「呢度唔歡迎你,你即刻同我走!」推開舞蹈室的大門,還以為是老師在罵學生,原來是在上一課正規的戲劇課。周圍傳來陣陣對白及討論聲,約30位同學分成6組,為故事分鏡度台詞,討論角色扮演。當老師一叫Action,個個都化身角色主人翁,七情上面!每組演完後還有討論時間,由同學說出別人的優缺點。這時整個課室可謂嘈到爆,但只要老師一拍手,大家都會一齊拍手靜下來。之後還有交流活動,分析故事主人翁心理,最後更有習作。
由課外活動變成正規課堂,規定4至6年級都要上這一課,還特地請由香港演藝學院畢業,進修了戲劇教育碩士的鄧耀興老師(興哥哥)擔任4年級的戲劇導師,目的就是令小朋友能接受更正規的戲劇教育。「3年前,學校見到同學參加完戲劇班後,無論性格同學習都有明顯改變,表達力又強咗,令學校更有生氣,證明戲劇可以感染人,所以決定轉為正規課堂。而且三三四學制,高中同學其中一個選修課程就是戲劇,學校可謂有先見之明,預早讓同學接觸戲劇呢科。」
家境越好越難教
雖然戲劇課不用考試,但興哥哥話透過自度課程,同樣可令學生了解到課堂的宗旨──關懷和愛。「課外活動戲劇班主力令小朋友經歷表演過程,但正規課堂就會多咗故事發展分析,我會利用大家都熟悉嘅故事如《醜小鴨》,再加上自己創作,令同學表演之餘,能夠更深入諗番主角遭遇,從而學識點愛護同尊重他人。我畀佢哋嘅工作紙有啲係故事裏面叫人反省嘅地方,要佢哋透過文字或圖畫寫出嚟,我就更加容易了解佢哋嘅心態。」
通常老師最渴望遇到聰明學生,但興哥哥話這堂課聰明或家境好的同學難教一點。「因為佢哋屋企給予較多保護,要同佢哋講尊重他人或其他生活實況,可能有難度。反而家境無咁好又或自覺得唔到屋企人明白嘅,就容易有共鳴。」
學生:變大膽成熟
6年級麥芷蔚
「學識執生。試過謝幕有同學俾佈景夾住,嗰刻即落幕救佢再謝幕。」
6年級陳熹揚
「對升中有幫助。讀咗3年習慣面對人,對中學新環境都唔怕。」
5年級李文軒
「以前覺得老師惡,做戲後覺得似朋友。上堂講錯嘢都唔驚,因為戲劇無分對錯。」
5年級徐綺蔓
「學識戲劇張力,最重要係參與每個環節,就連道具都有份設計。」
4年級謝永軒
「以前無咩自信,𠵱家大膽咗,上其他堂都鬼馬咗。」
4年級袁焌庭
「上堂要討論交功課,有機會想參演世界名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