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時,管仲為了促成齊國霸業,嘗養亂為功。盟國有急困,借故緩發救助,直至事態發展得快將不可收拾,才全力出手。對方劫後餘生,自然倍加感激。如是者,力少功多,逐步成就出霸者之業。
縱觀現時國際間的種種角力,實在與春秋時代無甚差別,反而形勢變化更急,牽連更廣,不但局外人難於捉摸,就連局內人有時也會失算。去年九十月,一場金融海嘯席捲全球,引發出幾乎不可收拾的危機,背後的因由正正是「養亂為功」之害。
美國政府棄雷曼,救AIG,因為雷曼小,AIG大。問題小,不等如解決那個問題的力度、阻力會小,尤其是一直推崇自由主義的美國金融業,絕對不會隨便接受政府的干預。與其盡出其力與反對者周旋,不如養亂直至不可不救,到時候任誰都不會反對。豈料,AIG引發出來的危機,原來只是冰山一角。
美國始料不及,便想拉歐盟、七大工業國下水,齊齊發力救助全球金融體系,然而歐盟早就看穿事情的底蘊,沒有即時跟從,乃至救亡方案延而不發,加上國際間各自為政,時機一拖再拖。如果不是英揆白高敦制定大膽果斷的救市方案,全球金融體系恐怕會在一夕之間全面崩潰。
美國政府自視為霸者,想以霸術操控全球,幾乎令她變成最大的輸家。前車可鑑,全球的國家領導人、政治人物,亦應汲取這次教訓,摒棄養亂為功的心態,便是普羅大眾之福矣。
(編按:林夕續稿未到,暫停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