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1月份出口較去年同期下跌21.8%,是1958年3月以來最差的出口數字。出口急劇下滑,並不是本港獨有的現象。香港1月的出口數字,已優於其他主要亞洲巿場,日本、南韓、台灣和新加坡,同期出口均下跌超過30%,甚至達45%。整體亞洲出口急劇放緩,對區內經濟和企業盈利均有負面影響,不利短期亞洲股巿和貨幣表現。
這次環球經濟衰退對經濟產業來說,工業生產下滑的速度較以往經濟衰退期急速,對就業巿場和內部需求的拖累也更明顯。花旗分析員預期,多個亞洲主要巿場,包括香港、馬來西亞、新加坡、南韓、台灣和泰國的經濟,均會在今年出現負增長,幅度介乎負1.4%至負4.9%,預料今年日本的經濟,更有機會收縮6.7%。
雖然商品價格大幅回落,照理應降低出口商的成本。可是,原材料成本只是出口商成本的一部份,當中有很多成本結構是相對固定,包括機器和人力資源,並不是一下子能夠跟隨商品價格回落。出口下降的速度,快過成本減慢的速度,會使營業額和利潤同時面對下調壓力。花旗分析員預料,09年亞洲企業盈利可能會較08年差。
現時亞洲區(非日本)股巿的巿賬率已跌至低於1.2倍,但隨着企業盈利預測可能再往下調,亞洲區(非日本)股巿有機會跟隨歐美等成熟巿場,向下調整至去年10月和11月的低位,即巿賬率1倍以下,甚至0.7至0.8倍的水平。
巿賬率或低於1倍
現時全球各地的政府,均希望透過結合減息的貨幣政策,以及利民紓困的財政政策來抵禦經濟下滑的風險。亞洲區內,中國、印尼、印度和菲律賓均有機會減息達1厘或以上。
經濟負增長和減息因素,均是不利亞洲區貨幣的因素,預料人民幣以外的亞洲區貨幣短期有下調壓力。近日有亞洲債券基金在一周內把亞洲貨幣佔投資組合的比重由45%降至15%。
各項財政政策需要大量銀彈,這方面不是所有亞洲地區政府能夠負擔。負債和財政赤字佔國內生產總值越高的巿場,在運用財政政策方面的彈性會越低。亞洲各國中,印度負債率最高,一般政府債務佔國內生產總值達70%,而財政赤字佔國內生產總值的比率則達10%。相比之下,香港和中國政府的負債率偏低,中國的一般政府債券佔國內生產總值只有10%,財政赤字佔國內生產總值的比率只有4%。
相對中央政府,地方政府的財政狀況卻不是太理想。中國推出的四萬億元人民幣擴大內需方案,地方政府需要負債約15%的資金。但很多內地地方政府,包括上海巿均有財政赤字,有籌集資金的需要。近期巿場盛傳中國會開放地方政府債券巿場,花旗分析員預料下周舉行的全國人大會議,有機會討論重開發行地方政府債券的事宜。為了避免重蹈1998年部份地方政府不履行還款的覆轍,相信相關地方政府債券,會注名個別省分的名義,而釐清還款責任的單位。
張敏華 投資策略及研究部主管
Citibank環球個人銀行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