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深呀 - 陶傑

好深呀 - 陶傑

粵劇為什麼沒有市場?因為不夠user-friendly。
先不要說演完一齣足本,需時三小時,不適合當前的點擊快餐時代,只粵劇的戲碼,對於香港青少年,閡隔而艱深。
例如「紫釵記」:「釵」是什麼?到油尖旺問一問染了黃髮、一手都是日本彩繪指甲的揚眉女子,「紫釵」是什麼東西,對你有什麼圖象的聯想?
她沒有感覺的,還有一齣「情僧偷到瀟湘館」。「瀟湘」是什麼東西?「情僧」是何樣人物?嘩,好深呀。中國的下一代,連和尚是什麼行業,都沒有了解的興趣,何況屬於賈寶玉和蘇曼殊這個失落的中國人文悲劇的品種,名為「情僧」?
「六國大封相」,封相是什麼?中國人早就推翻了帝制,告訴英國人,他反而明白:大選之後,保守黨魁出任首相,要駕車進白金漢宮,接受英女皇君主立憲的任命,這就是封相了。電影《英女皇》有這一場戲。日本也一樣。六國大封相,只江湖社團知道是「劈友」的意思。
有一段粵曲,叫「香夭」。什麼是「夭」呀?一個人,死了,「香咗就是香咗」,還「夭」什麼呀?向青少年解畫,他們反問教師,一陣哄笑。
沒有人會再看粵劇,如同中國人的下一代,不會再寫毛筆字,只會電腦植入;不會再讀詩詞,讀八卦周刊;不再欣賞水墨,只看日本卡通和美國電子遊戲。連中國烹調,三十年後亦必全線淘汰──你看中港台今日的兒童,喜歡吃麥當勞和家鄉雞、喝可樂,還是跟爺爺嫲嫲一盅兩件、食蝦餃叉燒包、喝普洱茶?
剩下只有中國功夫了。但少林寺方丈易名CEO,手戴金錶,三十年內,功夫亦必衰微。東方的武術,將由不出賣尊嚴的跆拳道、泰拳、空手道來代表。
京劇、紹興戲、評彈,全部會完蛋。三十年內,可以保證,連方塊漢字也會變成ABCDXYZ的拉丁拼音。中國人既然滅絕自己的精雅文化上了癮,焚毀文物在前,拆四合院長江截流於後,保留帝王奴隸的基因,一百五十年來自己走上一條邪路,粵劇在香港衰微了,觀衡大局,怎救得了?一個民族正在從事文化自殺的壯舉,並處於亢奮瘋狂的狀態,旁人不要勸諭,幸勿阻止。看他一雙滿佈血絲的眼睛,他會遇佛殺佛,把你也消滅掉。
讓他自己完蛋好了。法國的古堡、意大利的羅馬、英國莎劇、日本和服,還有莫扎特的費加羅婚禮,幸好還有大把的欣賞人,這些美好的事物,地球村中,屬於全人類。看穿這層皮,放棄粵劇,飛越一片廢墟,外慕世界的好風景,下賞一片「愛國」的喧騰,做人更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