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海嘯牙骱痛患者倍增<br>忽略治療 造成顎關節慢性創傷

金融海嘯牙骱痛患者倍增
忽略治療 造成顎關節慢性創傷

【本報訊】都市人經常精神緊張及壓力太大,易令控制牙骱的肌肉長期拉緊,引起牙骱附近的面頜肌肉痛,痛楚甚至蔓延到頭及頸部。有專科醫生指在金融海嘯下,牙骱痛的求診個案激增約一倍,大多數患者也不是顎關節受損,而是心理問題引發,但延誤治療會導致顎關節慢性創傷,並令軟組織移位,張開口的幅度大減,會影響說話及進食。 記者:張文傑

面頜肌肉痛症是其中一種顳顎關節病變,荃灣港安醫院口腔頜面外科專科醫生謝杰明表示,不少求診者也是早上牙骱及面頜痛楚,以為自己顎關節受傷,但經臨床檢查、磁力共振掃描及X光檢查等才發現,成因通常是患者工作、讀書、家庭或感情出了問題。因壓力大及情緒不穩,睡覺時牙齒仍咬緊,控制牙骱的翼狀肌及顳肌過度活躍,有時甚至引發抽搐,到起床後面頜就會疼痛,痛楚甚至可延至頭、頸及肩膀等位置。

20至40歲女患者較多

牙齒不齊導致的不良咬合、睡覺時磨牙、咀嚼時偏重一邊牙齒、有咬筆及手甲等習慣的人,也較易患上與壓力無關的面頜肌肉痛症。謝杰明指,以往兩三個星期才有一至兩宗面頜肌肉痛症患者求診,但金融海嘯後港人各方面壓力增加,近期平均每星期最少有一宗新症。此痛症的患者以20至40歲的女性居多,男女比例約為一比四,相信與女性較易情緒波動及多愁善感有關。
謝杰明表示,曾有一名20歲女病人,數年前開始口部輕微張開便感到面頜疼痛,其後發現她每次發病均在考試前,相信與讀書壓力有關。又有專業人士每次返內地工作便面頜肌肉痛,服食鎮靜劑一星期後病情才好轉。「呢啲某程度上係心理病,有時要用精神科藥物醫治。」病人或需要配合醫生制訂的一系列飲食及藥物療程、佩戴牙膠或物理治療等,以紓緩病情。
面頜肌肉痛症若延誤治療會影響牙骱活動,謝杰明說,患者長期不醫治或牙骱曾被撞擊、打呵欠太大至脫骱等,均有可能令顎關節真正受創,患者翼狀肌旁的軟組織移位或破損,令關節活動不良,牙骱活動時會發出響聲,患者可以張開口的幅度較正常小很多。
他建議市民保持心情輕鬆,盡量平均用兩邊牙齒咀嚼,一旦牙骱痛就不要吃香口膠,以免造成額外勞損,若發現張開口時有響聲,需及早求醫。

面頜肌肉痛症常見病徵

.面部肌肉因過度活躍而拉緊
.牙骱附近肌肉不時抽搐
.面部疼痛
.不能張大口
.頭部、頸項及肩膀痛
資料來源:謝杰明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