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是足球巨星碧咸(DavidBeckham)兩岸三地已經有三個不同譯名,台灣叫貝克漢,內地則稱貝克漢姆,同樣地荷李活片名的譯名在中港台亦各有特色,如最近多齣奧斯卡電影,三地戲名就各有獨到之處,今次就來比較一下誰較傳神。 撰文:黃珈楠
原裝:《TheReader》
香港:《讀愛》
台灣:《為愛朗讀》
內地:《生死朗讀》
香港的《讀愛》似歌名,氣勢略為單薄,不過將段忘年戀暗示為有毒的愛情,算是突出了電影的內容;《為愛朗讀》則有台灣的文藝氣息,但與影片悲情風格不太脗合。內地的《生死朗讀》看上去不倫不類,大概是前兩個字太重動作片的感覺。
原裝:《Slumdogmillionaire》
香港:《一百萬零一夜》
台灣:《貧民百萬富翁》
內地:《貧民富翁》
《一百萬零一夜》這個片名一看就知道是借用了阿拉伯童話《一千零一夜》的名字,意境與故事相配合,既能點出由主角澤牟講述人生不平凡的經歷,也包含實現夢想及永不放棄的精神,不過將印度聯想成阿拉伯就似乎遠了一點。中台分別直譯為《貧民富翁》及《貧民百萬富翁》,想像空間欠奉,只算合格。
原裝:《TheCuriousCaseofBenjaminButton》
香港:《奇幻逆緣》
台灣:《班傑明的奇幻旅程》
內地:《返老還童》
香港版的譯名《奇幻逆緣》明顯是最高水準之作,比原片名的意境更好,以逆字交代畢彼特(BradPitt)在片中由老活到年輕的反向人生,實在是畫龍點睛。至於內地用《返老還童》看似合理,其實卻與劇情不符,台灣直譯《班傑明的奇幻旅程》完全不用腦,認真令人失望。
原裝:《Frost/Nixon》
香港:《驚世真言》
台灣:《請問總統先生》
內地:《對話尼克松》
香港慣將荷李活片名改成四字,此舉發揮空間有限,且容易出現雷同。《驚世真言》不但與另一齣講述已故美國前總統尼克遜的《驚世謊言-尼克遜》(Nixon)太過接近,也帶不出故事內容。相反台灣的《請問總統先生》就高班得多,六個字已道出劇情有關總統訪問。內地的《對話尼克松》譯法相近味道稍遜,且有語病之嫌。
原裝:《Doubt》
香港:《聖訴》
台灣:《誘.惑》
內地:《虐童疑雲》
三個譯名當中以台灣的《誘.惑》水準最低,除與教會故事題材毫無關連外,更造作地在二字中間加上點號。《虐童疑雲》是內地一貫譯得太白的作風,但總算交代劇情。香港的《聖訴》無疑最出色,是玩食字之典範,既能食音又能食意。
原裝:《RevolutionaryRoad》
香港:《浮生路》
台灣:《真愛旅程》
內地:《革命之路》
原戲名其實是琦溫絲莉(KateWinslet)與里安納度狄卡比奧(LeonardoDiCaprio)在片中所住的街名,內地照直譯為《革命之路》,結果離題萬丈,香港換上「浮生」兩字,既典雅又富意境,比英文原題還美。台灣所改的《真愛旅程》則流於俗氣,將影片夫婦間的理想衝突、大時代轉變的氣魄大大降低。
原裝:《囗囗囗囗囗》
香港:《禮儀師囗奏鳴曲》
台灣:《送行者~禮儀師的樂章》
內地:《入殮師》
本木雅弘和廣末涼子合演的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禮儀師之奏鳴曲》,由於電影講述生死命題,戲名都不敢太玩花巧,港台譯名分別不大,都以「禮儀師」為名,「樂章」與奏鳴曲亦點出本木雅弘的大提琴師身份,只是台灣加上「送行者」的字眼更為貼題,反而內地用《入殮師》就太直接,或會嚇走觀眾。
原裝:《Milk》
香港:《夏菲米克的時代》
台灣:《自由大道》
內地:《米克傳》
假如未聽過夏菲米克(HarveyMilk)這位70年代同志政客的名字,根本不會清楚他對那個時代的意義,這個戲名令一般觀眾費解。台灣的《自由大道》略為行貨,但勝在帶出同性戀民權題材。內地的《米克傳》更乏善可陳,還好這個片名總算令人知道該片是傳記片。
原裝:《TheWrestler》
香港:《拼命戰羊》
台灣:《力挽狂瀾》
內地:《摔角手》
起初見到香港譯名時完全百思不得其解︰究竟摔角手與羊有何關連?原來是指片中米奇洛基(MickeyRourke)角色的綽號,「拚命」兩字倒也交代到其性格。相對起來《力挽狂瀾》就完全未能點題。內地的《摔角手》擺明只是搬字過紙,不提也罷。
小八卦:荷李活巨星御用戲名
多得《天使愛美麗》(Amelie),柯德莉塔圖(AudreyTautou)往後在香港的戲名離不開「美麗」兩個字。台灣方面同樣會將某些戲名字眼向明星對號入座,例如占基利(JimCarrey)多數會用上「王牌」,《神探飛機頭》(AceVentura)叫《王牌威龍》,《衰鬼上帝》(BruceAlmighty)則叫《王牌天神》;而布斯韋利士(BruceWillis)則配「終極」,例如《虎膽龍威》(DieHard)叫《終極警探》,《水銀蒸發令》(MercuryRising)則叫《終極密碼戰》等。
至於里安納度狄卡比奧(LeonardoDiCaprio)的片名多數有「神鬼」兩字,例如《捉智雙雄》(CatchMeIfYouCan)叫《神鬼交鋒》,《娛樂大亨》(TheAviator)改作《神鬼玩家》,那麼《神鬼無間》相信大家不難估到是《無間道風雲》(TheDeparted)了。
魯卡斯親過目
不要以為片名可以隨意改,大部份香港電影公司都要將名字交回美國總公司批核,負責人員為此要寫一段英文簡介去形容中文片名,總公司不滿意便要重新再改過。有些大導演如米路吉遜(MelGibson)及佐治魯卡斯(GeorgeLucas)甚至要親自過目,而魯卡斯就連對《星戰》角色的譯名也甚為着緊,由於香港的角色譯名未能令他滿意,最終字幕還是用回英文名。
至於改片名的工作,通常由電影公司市場部的撰稿員負責,行內也有兩名資深的改戲名高手,他們通常會兼任該片宣傳語句的創作,每齣戲的酬勞可達五位數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