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貼地給過江龍做大生意 - 吳志森

政府貼地給過江龍做大生意 - 吳志森

吳志森
資深傳媒工作者

政府日前公佈首批「活化歷史建築計劃」遴選結果,前北九龍裁判法院的歸屬,引起極大爭議。結果公佈前,政府內部已不斷傳出消息,對粵劇團體八和會館的財力、管理和可持續性提出種種質疑。結果不出所料,八和會館落敗,雀屏中選的,是美國的薩凡納藝術設計學院。
這家過江龍是甚麼來頭,沒有多少香港人聽過。但不少識貨的本地文化藝術界人士,莫不搖頭嘆息,因為這家藝術學校,雖然懂得宣傳,但名望不高。多年前因為人事問題,引發干預學術自由的爭議,因為收生手法,被指開設學店,也由於大量收購歷史建築,被看作經營地產項目。
雖然爭議不絕,官員權貴都挺身為其辯護。活化歷史建築諮詢委員會主席陳智思再三強調,評審有客觀標準,包括:一、歷史價值;二、文物保育;三、營運;四、財務;五、管理組織經驗。每項各佔五分之一,準則清晰,「唔係邊個大聲就畀邊個。」
陳智思不只說過一次,第一批歷史建築,只有薩凡納不用政府花費一分一毫公帑,還用九千多萬港元替北九龍裁判法院裝修,如果將來貨不對辦,政府可以收回建築物,「賺了九千萬裝修費」。言下之意,把北九龍裁判法院批予這家美國藝術學院,不是政府明益薩凡納,相反,是薩凡納益了政府。

有這麼便宜的事麼?這家以精明見稱的過江龍,肯定不是省油的燈,把分校開到香港,顯然是希望吸引中國大陸視錢財如糞土的富貴子弟。以每年二十一萬學費計算,一千五百名學生,一年收入超過三億,九千萬裝修費算得甚麼?何況,政府給學校的經營權長達六年,屆滿又可再講數延期,政府貼地給過江龍做一盤大生意呀!花九千萬拿了這麼的一塊亞洲戰略位置,名利雙收,相當划算,作為銀行家之後的陳智思為何不明白,九千萬這個前期投資,對薩凡納來說,只是一個區區小數目。
陳智思又說,文物保育是一個重要的考慮,維修建築物是一項極大的財政負擔,一定要有穩定收入,否則機構本身也可能出現財困,「其實畀咗佢,可能未必幫咗佢」,如果這個說法還有些道理,但不也是可以應用在其他中選的團體身上嗎?六幢歷史建築,除了薩凡納和一千五百大元一天房租的舊大澳警署變身精品酒店外,試問誰能擔保他們都有足夠財力持續營運?這個問題,不是應該用相同的標準,清楚回答嗎?
有形的歷史建築需要保育,無形的歷史文化更不應任其自生自滅。粵劇是廣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份,因為沒有經歷文革,從未間斷地保留了香港粵劇的特有色彩。政府每年用數億公帑資助管弦樂、中樂、芭蕾舞、話劇,但對粵劇卻沒有任何政策。可憐的是,粵劇沒有固定的演出場地,新光戲院續約問題擾攘再三,成為香港一大笑話。保育歷史建築,對歷史文化的承傳卻不聞不問,請你告訴我,這是那門子的保育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