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司司長曾俊華今天發表他新財政預算案。如果他為了提升個人一時的民望,他可以如去年一樣,以現有盈餘和紓解民困為由,向全港市民不分貧富派錢,而不顧未來幾年極可能遇到財赤並不得不加稅;如果他真正要為香港經濟解困及為未來發展綢繆,他應減稅、取消一些稅種以增加香港經濟競爭力,提出一些可創造就業的措施,同時照顧低收入階層,減輕他們因經濟下滑而受到的壓力。此外,為體現與市民共度時艱的精神,更應由高官帶頭減薪。
本月初,港大民調顯示,曾俊華民望大幅上升,評分升至56.7分,支持率更升了七個百分點,達47%,超越唐英年。然而,前天發表的中大民調顯示,曾俊華的評分跌幅最大,只有51.8分。與中大上月的評分比較,曾俊華下跌1.1分,與港大月初民調比較,則下跌4.9分。
曾俊華月初民望評分大幅攀升,無疑與他通過漫畫、諮詢會,及電視節目,不斷向市民徵求對預算案的意見有關。市民對這種直接向市民徵詢的做法受落。此外,由於去年預算案發表後,市民對預算案的滿意度達72%,因此不少市民對新預算案有所期待,這都導致曾俊華的民望上升。
至於前天發表的民調,顯示他民望大幅回落,跌幅大於特首和其他高官,就與他兩周前回答高官減薪問題有關。各網站討論區,都可以看到排山倒海對他的責罵,許多意見表達得極為憤慨。高官減薪問題本不是預算案中的問題。奧巴馬提出要白宮高官凍薪,也不會在財政預算案列為其中一個項目,因為涉及的數目太少了。然而,由於曾俊華不恰當的回答,這問題也就成為圍繞預算案的眾所矚目的問題了。
曾俊華當時回應說,「我哋嗰少少人工,應該係幫補唔大」。若特首年薪446萬和財爺年薪383萬,都算是「少少人工」,那麼難怪有網友稱,年薪六、七萬的低下職工,他們的人工就是「無限少」了。
曾俊華又力撐現時(高薪)制度適合香港,說與美國高官薪酬比較,是「橙同蘋果」比,又說「每個人工作,都要有一個報酬」。
沒有人說工作不需報酬,但報酬是否過高?美國與香港高官,非「橙與蘋果」,所做都屬於「管理眾人之事」,兩地又都實行自由經濟制度,美國生活費也不比香港低。
而根據過去一年多政府種種失誤與無能表現,都使人看到,香港這隻蘋果實是「爛蘋果」。以最近的雷曼迷債事件為例,從特首限期要銀行以「市價」向苦主回購,到陳家強對迷債的後知後覺,都讓人覺得這隻蘋果實在物非所值。
至於制度,倒是說對了。正是一個非民選的政府和半數非民選的立法會及其畸形的點票制度,才可以適合這個毋須向任何人負責、可任意訂立的高官特高薪酬。新加坡至少有民主選舉的形式,因此在經濟困厄中,高官帶頭減薪20%。香港確實是因為現有政治制度才適合高官自肥。
高薪養廉,本是香港的政治傳統,但觀乎廉署銷毀證據事件,不能不讓人感到會否變質成「高薪養恥」了。
嶺大經濟系教授何濼生說,高官減薪是很多市民的心聲。香港高官薪酬過高是人盡皆知的事,所以本港貧富懸殊才這麼嚴重。高官減薪不是要解決實質問題,而是有其象徵意義,令廣大市民感到政府與他們共度時艱。
這是經濟學者對預算案的一針見血之言。
倘預算案對高官減薪問題沒有回應,那麼高官勸喻各企業盡量不要裁員,也不會有企業誠意接受,勸喻市民積極面對逆境也會被市民視為言不由衷的廢話。
周一至周六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