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論:給財政司司長的一封信 - 盧峯

蘋論:給財政司司長的一封信 - 盧峯

尊貴的曾司長:
客氣的話不多說了。
新一年的財政預算案將於明天公佈。這份預算案是金融海嘯橫掃全球經濟後香港的第一份財政預算,也是特區政府應付經濟衰退下的第一劑「重藥」。曾司長斷症是否恰當,能否對症下藥,下的藥份量是否足夠都將影響未來一段時間本地經濟的表現,都將影響數以百萬計市民的生活及就業情況。正因為今年的財政預算比過往幾年的預算案更重要,影響更深遠,有幾個方面希望曾司長多加留意。
首先,希望曾司長能在財政預算案講老實話,實事求是的承認特區政府對未來一段時間的經濟表現沒有頭緒,承認特區政府無法扭轉經濟頹勢。
在經濟逆境的時候,很多政府高層官員都喜歡不懂充懂,胡亂提出一些有利的因素,然後預測經濟可以迅速復元。有部份更喜歡「打腫臉子充胖子」,指政府有能力、有信心可以扭轉困局。他們以為這樣做可以穩住或挽回公眾的信心,但實際上這些豪言壯語只是官員在自我安慰,對人民的信心、對改善經濟毫無好處。
今次香港及全球面對的是百年一遇的金融海嘯,金融體系百病叢生,製造業大幅收縮,全球貿易及投資活動急劇倒退。不管是美國政府、國際貨幣組織、中國政府都無法預料甚麼是最壞的情況,都無法預料最壞的情況何時發生。大家能確定的是,未來一年的情況是在差、非常差、崩潰之間,只有奇蹟出現才可能看到復蘇的曙光。既然最大的經濟體,最重要的國際經濟組織也只能跟着形勢走,再邊走邊做;小小的香港,小小的特區政府自然更如身陷五里霧中,對前景毫無把握了。曾司長怎能不把這樣的困境老實向市民交代呢?
第二個要點是,曾司長該把今個預算案視為刺激經濟方案的第一步,不要急於一次過推出大量措施,留下一定的彈藥準備較長期的抗戰。特區政府擁有約五千億元的財政儲備,但只要經濟出現兩三年的不景氣,政府財政很容易出現巨額赤字,令儲備迅速跌至低水平。前幾年政府財政儲備就因為亞洲金融風暴及它引發的後遺症而迅速減少,令政府不得不加稅及減公務員薪金應付。今次金融海嘯比亞洲金融風暴嚴重,它的餘波可能令全球經濟陷入三年甚或更長的衰退及停滯。面對這樣不確定的情況,面對可能長達三年的衰退期,曾司長及特區政府怎能不留下兩手、三手準備呢?
還有一點該注意的是,有限的公帑及公共資源該用在真正有需要及弱勢的人身上。最近不斷有消息指政府為了促進大學畢業生就業,將會在預算案為他們提供一年的就業補貼,讓企業能變相以較低薪酬聘用他們。然而,大學畢業生是社會精英,是勞動市場中競爭力最強的一群,即使沒有甚麼補貼他們也比其他上班族更易找到工作。假若政府真的為他們提供就業補貼,學歷較低的畢業生及上班族將無法跟他們競爭,將難以找到合適的工作而陷入長期失業的困境。像這種毫無必要及扭曲勞動力市場的就業補貼,有甚麼理由要推行呢?
周一至周六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