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否發現子女走路時一拐一拐的,步幅不平均之餘,身體更歪斜或很容易跌倒,這可能是因為「長短腳」。
長短腳可分為以下兩種:
《結構性長短腳》因先天骨生長板異常或骨折引致,兩腿的骨頭長度不一,大腿骨或小腿骨皆可能較另一隻腳長或短。一般來說,兒童長短腳的差異超過一厘米,便建議使用特製的鞋墊加以矯正,墊高較短的腳,而高度的調整必須循序漸進,避免造成不適。嚴重的長短腳(即相距兩厘米以上),會導致跛行及脊柱側彎,那便應接受骨骼延長手術來矯正。
《功能性長短腳》又稱「假性長短腳」,即兩腳骨頭的長度相等,長短腳只是代償性的。例如患有結構性脊柱側彎的小孩,因盆骨傾斜,一側的盆骨較高,另一側的腳便相對短縮了,為遷就骨架(代償),形成假性長短腳。若治療了脊柱側彎,長短腳便自然消失。
這些代償性的問題,需要專業的骨科檢查,才能找出箇中的因果關係,以治其本。然而,將短側腳墊成等高是沒用的,應該針對脊椎或骨盆傾斜問題,輔以手法治療及運動強化肌肉等,才能根治此類型的長短腳。
簡單檢查長短腳的方法:
小朋友若仰卧,左右盆骨位置保持對稱、沒有傾斜及膝關節伸直,然後比較兩邊內側「腳眼」的位置是否並齊。若兩側有明顯差異超過一厘米以上,即屬長短腳。
另外,可再檢查股骨及髖關節,小朋友保持仰卧,屈曲雙膝成90度,兩腳跟對齊,從側面觀察兩側膝蓋是否並齊。若兩側有明顯差異超過一厘米以上,即屬長短腳。如果懷疑子女長短腳,應由醫生或物理治療師進行詳細檢查,可能需要照X光作進一步診斷。
逢周二刊出
撰文:香港理工大學康復治療科學系物理治療臨床導師方少萌
電郵查詢: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