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誰活化 - 陳也

為誰活化 - 陳也

活化歷史建築,由政府擲錢,動輒過億,似乎花納稅人錢花得很豪。事實很多舊建築已經爛破殘,要執靚在在需財,政府不擲這些錢,財團很難在金融海嘯下破這方面的慳囊。但建築物活化後,真的對市民街坊有利?大澳舊警署變身千五元一晚的酒店,跟棚屋租價差得遠了,市民明明要感受水鄉風情,假如遊客問我,肯定會介紹他入住水上人家的土屋。酒店九間房,包場價比包起一家戲院還便宜,隨時遭闊佬「封場」,閒人免進,所謂活化,只為闊佬名媛而活,庫房貼錢提供廉美享受給闊佬,應當不是本意吧,如何杜絕,卻是無計可施。
其他幾個活化計劃,也容納酒店和青年旅舍。香港旅館真的這麼短缺?用老建築去招遊客,總有點那個,不如學台灣,鼓勵民宿經營。台灣這方面成績驕人,連星晨旅行社也幫人訂宜蘭民宿,專人專車機場接送,民宿主人多是性喜交友的熱情同胞,民宿也做到多樣化,有的大搞有機活動,有的講究環保追求自然,請賓客自備沐液毛巾,日頭騎車夜觀螢火蟲。香港行山徑征服了朱經武博士,認為是叫人驚歎的寶地。民宿主人帶人行山最好了。
我鍾愛舊樓,但對這幾個活化建築不很感冒,嫌它們冰冷,活化後加入商業元素,更覺拒人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