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化源遠流長,但自1840年鴉片戰爭以來,大批稀世藝術珍品,都因為戰爭、盜竊和不正當貿易等方式而流失海外,分散於47個國家共200多間博物館,數目達164萬件,民間收藏更可能是館藏的10倍。
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及中國文物學會分別進行的統計,中國流失海外的文物,不乏國家一、二級文物,幾乎涵蓋所有文物種類,包括書畫、青銅器、陶瓷、玉器、雕塑、甲骨、典籍等各類珍品,主要分佈在英國、法國、美國、日本等國家。
英國大英博物館便一直被視為繼中國以外,藏有最多最好中國文物的博物館,館藏量達23,000多件。美國不遑多讓,收藏了最多中國繪畫、地方誌和古籍。法國集美博物館也收藏了中國各朝代的名品。這三個國家,又跟俄羅斯、瑞典、奧地利、日本和南韓一樣,收藏了中國敦煌文物。
國際線上/中國評論新聞網/shjubao網站
中國流失的珍寶
‧日本侵華期間,中國流失逾360萬件又1,870箱文物,741處古蹟被毀
‧英法聯軍1860年火燒圓明園,《永樂大典》流失海外
‧大英博物館藏有的中國繪畫
‧法國北部的楓丹白露宮的中國館藏有逾3萬件中國文物
‧美國收藏最多中國圖畫、地方誌和古籍,國會圖書館藏有逾4,000種中國地方誌,全國藏有逾3,000種古籍繕本和2,000多種族譜
‧流失海外近3萬片的甲骨片之中,日本收藏最多,達1.3萬片
‧中國僅存30%敦煌文物,數目只有2萬卷,其餘流失在英、美、法等國
shjubao網站
三方法討回被盜文物
一個國家要討回文物,主要有三個方法:回購、獲捐贈和討還。
圓明園豬首銅像就是回購的成功例子。六年前,澳門富商何鴻燊向一名美國私人收藏家,以700萬港元購得豬首,再交還國家。回購文物成功率最大。
獲捐贈回文物的例子卻少之又少。畢竟要收藏家自願捐出價值連城的文物,不是人人願意,頤和園萬壽山佛香閣西側銅亭寶雲閣流失的十扇銅窗,是少數例子。
直接向盜走的國家討還也可行,但一旦要求他國歸還所藏的中國文物,會牽涉到很多歷史問題,比較複雜。
其實,中法於1970年都簽署了「關於採取措施禁止並防止文化財產非法進出口和所有權非法轉讓公約」,偏偏對1970年之前文物不具追溯力。因此,若要兔首和鼠首回國,北京最大可能是將珍寶拍賣回來。
中國評論新聞網/中央社/《蘋果》資料室